第9章 關鍵所在 平復後宮穩人心(第2/3頁)

外面早已進入秋冬,但禦花園由陣法籠罩,依舊保持著如春的溫暖,各色花卉盛開,清泉流淌,匯入池塘,雅致秀美。

大喬很長時間沒有和王景這麽徜徉散步,相互說話了。

她輕聲嘆道:“臣妾聽聞原本的東吳大都督周瑜,已經成了漢將,還殺了我朝的一員大將……陛下也知道臣妾姐妹的名聲和周瑜分割不開,聽到這消息,妹妹一直心中煩悶,擔心會有人借題發揮!”

“還有城內的孫權,當初東吳的一些臣子,也都心中不安……”

王景握著她的手,笑道:“放心吧,朕心中明白,我等降臨這方世界,等於轉世重生,原世界的事情不過是前塵往事。”

“除了原世界的史書之外,你們和東吳沒有任何關系,當初朕率大軍南下攻打東吳,斬殺孫堅孫策,也沒有什麽流言議論,有朕在,無人敢多嘴多舌!”

安撫了一下大喬後。

王景雙眸閃過一絲思索,“當初孫堅孫策戰死,孫權投降,那些東吳臣子被安撫之後,就安安穩穩的為大夏效力,怎麽周瑜一出現,這些人的情緒就波動起來了呢?”

看來在原本東吳的一些臣子心中,周瑜的分量還在孫策孫權之上啊。

當然,這也和周瑜突然出現,為漢軍訓練水師並斬殺夏軍大將有關。若是周瑜剛出現就被夏軍水師打的潰敗奔逃,狼狽不堪,這些人自然不會多想。

“王忠,你去傳令,讓孫妃派侍女看望孫權,順便給一些人傳話,就說只要老老實實的為朝廷效力,朝廷絕對不會翻舊賬……”

王景隨口叫來太監總管王忠,吩咐了一下。

那些心中不安的東吳臣子,並不包括魯肅、呂蒙、甘寧這些人,此時呂蒙甘寧等人都在軍前效力,魯肅也升任了浙西道布政使,是封疆大吏。

他們已經徹底融入大夏,不可能因為一個周瑜而動搖。

除了他們,剩下的東吳臣子能力一般,還不足以讓王景專門設宴安撫,只需要讓皇妃孫尚香對傳幾句話,問題就解決了。

王景在離開金陵的時候,無論沈翼、步騭等人多麽的盡心盡責,也總感覺心中有些沒底。

一回來,整個金陵都會顯得穩如泰山,任何流言蜚語,暗中動蕩,都自然而然的消失不見。

只是,這次王景在金陵只是稍微停留兩三日。

馬上還要前往中原軍中坐鎮。

這三日,王景沒有在外朝怎麽露面,準備工作全部交給高熲、虞允文等人,他在後宮專門安撫了小喬一番。讓對方無瑕再胡思亂想。

……

十二月八日。

禦舟、戰船組成了數百艘的船隊,從金陵渡口出發進入揚州,然後匯入運河水道。

“高郵湖……當年朕親率大軍,便是在此處擊敗隋軍,奪取揚州!”

路過高郵湖的時候。

尤其是看到那條通過人力挖掘出來的數十裏河道時,王景臉上不自覺的便露出了一點笑容,想到了當初的事情。

當時他率領淮軍攻打揚州,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情。

但現在回想起來,似乎已經過了許久。

那時候在自己麾下效力的將校,現在只剩下傅友德一個掌握軍中大權,其他的如張璘、林仁肇、唐勝宗等人,有的戰死沙場,沒有戰死的也都被後來投奔的名將人傑壓到了下面。

王景在召集軍中大將議事的時候,他們甚至已經沒有了話語權。

不過王景也沒有忘記他們的功勞,能力不足的穆春、張歸霸、張歸厚、李瓊等人,都封了爵位,擔任各大行省的指揮使得享富貴。

王景對得起他們的付出……

高熲、劉伯溫、虞允文等人隨著王景的目光,也看了一下當初的戰場,他們都是淮軍攻下揚州之後才投奔大夏的。

對王景的感慨,沒有太多的感觸。

不過他們也都是聰明人,知道這時候該保持沉默。

王景看了一下戰場,片刻後收回了目光,現在跟在自己身邊的文武將校,也不知道能不能跟隨自己走到最後。

腳下的大船劈波斬浪,越過運河兩側的一座座城池,山川樹木迅速的向後閃過。

王景不是傷悲秋之人。

剛才只是觸景生情,稍稍感慨後,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軍國大事上面。

在他返回金陵的這幾天,河北的聯軍和明軍又廝殺了幾場,各有勝負,總的來說,李績和冉閔雖然處於下風,但韌性極強。

李唐的支援不斷的匯入冉魏境內,讓冉魏有著繼續和明軍廝殺的底氣。

而在汴梁。

韓信在和漢軍對陣幾次後,便指揮東路行營的百萬兵馬,聯合封鎖黃河的夏軍水師,以環抱之勢將汴梁包圍。

從三個方向如潮水般連續不斷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