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粘連合並關節錯位,徒弟上(第2/4頁)

今天是星期一,李敬生一大早就趕往第二醫院的手法復位門診室‘進修’。

現在陳醫生與護士黎麗都已經知道李敬生的本事。

即便徐醫師沒到,他們也敢把患者往裏面接。

李敬生按照正常流程,閱片,然後摸骨,再給患者制定手法復位的治療方案。

他已經學會了四種高級正骨手法,再加上普通正骨手法也達到了精通級,基本上60%以上的病例都能搞定。

實在太復雜太嚴重的,別說是他,就算徐醫師也搞不定。

那種只能送到骨外科住院部,先辦理住院,然後做手術治療。

而且不是所有的骨折都能做手術治好。

很多都是治不好,或者治療後,沒辦法恢復原有的運動功能。

骨傷的治療,遠比想像的復雜得多。

哪怕只是一個半月板損傷,也有可能治不好。

或者治好後,下肢運動功能只能恢復一部分。

隨著李敬生懂得的正骨、療骨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他對骨傷的敬畏之心也越來越強烈。

陸續有三個患者被接進來,他全部復位成功了。

現在,他儼然擁有了坐診手法復位門診的實力。

這都已經過了八點半,徐醫師仍然沒來。

這種事情可是從沒發生過。

李敬生在這裏進修這麽久,徐醫師大多數情況下是踩點到。最多遲到一兩分鐘。

唯一遲到十多分鐘那次,是因為徐醫師在上班途中救了一個意外高墜的孩子。怪不得那次看到他的衣服上血跡。

第四位患者被帶了進來。

李敬生看過後,仍然能治。

不過需要讓患者先去拍片子。

有的患者是直接掛手法復位門診醫生的號,然後來門診室治療。

這種情況需要讓患者先去拍片子,然後再拿著片子過來進一步診斷。

“老師今天怎麽還沒來呢?”

李敬生有些擔憂。

沒過多久,骨外科的華主任親自過來了。

“這邊的情況怎麽樣?”

華主任問道。

“李醫生已經治好三個了,第四個剛開完檢查申請單,拍片子去了。”黎麗如實回答。

“嗯,很不錯!李醫生現在都有能力成為我們骨外科手法復位門診的新台柱了。”華主任滿意的誇他。“老徐生病了,正在打點滴,估計還要過一會才能來這邊。你們先堅持一陣。”

怪不得徐醫師一直沒來呢。

原來是生病了。

肯定病得比較嚴重,不然也用不著打點滴。

正說話間,第五位患者進來了。

華主任多少還是有些擔心,站在旁邊看著。可能也想親眼看看李敬生的真實水平。

黎麗直接把患者的片子和資料交給李敬生。

對此,陳醫生也只能是羨慕。

因為只有李敬生才具備治好患者的實力。

李敬生接過片子,沒有先看片子,而是先看人。

患者的右手腕幾乎全是青紫色,腫脹不算特別厲害。

但是仍然能夠看出明顯腫起來了。

上面還有敷過中草藥的痕跡。

外敷內治,一直是中醫的特色。

“這是怎麽弄的?”

李敬生問道。

“操作機械時不小心被壓到了。因為壓住手的位置是圓形鐵柱,以為沒什麽大事,當時從這裏直接碾過來的,我同事第一時間就把電閘關掉了。在我們鎮上請中醫開了藥,說是讓我外敷,還口服了傷藥。這都五天了,腫倒是消了不少,手卻是動都動不了。我怕變殘廢,打聽到你們這裏能夠手法治療骨傷,就過來了。”

患者五十歲左右,手腳粗壯,人也挺胖的。

看得出來,這人對中醫似乎情有獨鐘。

有些患者信任中醫,有的信任西醫,這純粹看個人的喜好和認知。

兩種醫學都能治病。

不過目前市場主流是西醫。

李敬生了解完了患者的受傷經過,又拿著片子仔細查看。

拍的是手部CT。

手指幾乎沒傷,從手背開始,越靠近手腕部位,傷情越重。

也不知道是什麽樣的機器給碾壓的。

有些轉動的機器,把工人卷進去,直接碾壓成紙片人的事故還上過新聞。

這位患者當時的情況肯定也是極為兇險。

要不是同事把閘關掉,估計人就有可能沒了。

碾壓傷最怕的就是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組織發生粘連。因為這種損傷往往是骨頭和軟組織一起損傷,發生粘連幾乎是必然的。

還有就是骨裂,甚至粉碎性骨折。

哪怕做手術也治不好。

髖關節可以置換,膝關節也能置換,肩關節的人工關節技術也比較成熟了。

目前為止,腕關節還沒辦法置換。

人類的醫學在不斷進步,但是有很多領域仍然沒能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