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又掌握一門,好事不能做?

“操作時需要兩人以上操作最為方便。可以一人固定住患者的骨折部位,保持穩定,然後再上夾板。如果患者年齡比較小,或者配合度不高,那就不能用這種,必須打孔直接做有創外固定。”

徐醫師這番話,嚇得患者像個幼兒園的寶寶一樣乖巧。

畢竟誰也不想被醫生在腿上鉆幾個孔。

給這個患者處理完畢,然後直接把患者小心的擡到平板床上。

轉到住院病房護理即可。

“你們記住,這種骨折嚴重的病人,即便手法復位好了,也一定要想辦法預防無菌炎症的發生。嚴重的話,可以直接導致骨頭壞死,關節退化。”

“好的!”

李敬生與陳醫生點頭表示明白。

無菌性炎症多發生於骨關節,危害極大。

“外面那位健壯的小夥子應該可以局麻了。老余,既然來了,順便幫那人打個臂叢麻醉再走唄!他的肌肉比大猩猩還壯,劑量和注射深度恐怕也只有你這種資深的麻醉師才能把握精準。”

徐醫師看向收拾好百寶箱準備走人的老余。

“就你事多!好吧,誰叫咱倆有些交情呢!”

老余痛快的答應。

“還有,我是麻醉醫生,不是麻醉師,不是麻醉師!”

這話惹得幾人皆笑。

麻醉醫生最討厭被人叫做麻醉師,因為這讓人聽上去像個技師。

他們其實是正兒八經的醫生,而且深諳急救醫學與重症醫學、麻醉學,對全科醫學知識同樣有一定涉獵。

主刀治病,麻醉保命這可不是浪得虛名得來的。

早期的重症醫學科,很多都是優秀的麻醉醫生過去帶著各科室抽調出來的優秀醫護組建起來的重症醫療團隊。

特別是呼吸內科與心胸內科這兩個科室的醫護,貢獻非常大。

至今,重症醫學科對患者的搶救,仍然以呼吸與心跳兩大體征為主。

兩大循環體系的建立,也基本上以這兩個體征為核心。

老余提著箱子出去了。

“小李,你給他操作,我在旁邊指導。”

徐醫師還真是‘照顧’徒弟。

剛把一個高難度的病例交給徒弟搞定,又來一個更有挑戰性的。

“老師,那人的拳頭您也看到了,比缽還大。我怕沒給他接好,到時候拳頭呼我臉上。”

李敬生苦著臉說道。

剛才這個患者是素質很高,脾氣好的那一類。李敬生給他治了很久,人家也沒有說半句不好聽的話。

但是外面那位壯漢,脾氣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挨揍的風險成倍增加。

“只要你按我的指導來操作,包你沒事。你先好好回憶一下折頂回旋的手法!”

折頂回旋的操作手法與技巧早已經教給李敬生了。

只是實踐與理論完全是兩碼事。

李敬生努力回憶著折頂回旋的操作要點。

“操作時,雙手拇指抵在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則重疊環抱於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牽引下雙手拇指用力向下擠壓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成角畸形,依靠拇指的感覺,預判到骨折的遠近端骨皮質已經相抵時,驟然反折……”

後面的關鍵步驟有著小成級的摸骨術,難度並不大。

至少他完全有把握摸出患者的骨位變化。

回旋的手法與旋轉屈伸中的旋轉手法有相近之處,但是具體操作又不相同。

來到外面,徐醫師已經跟患者在聊了。

“小夥子,你的肌肉非常發達,給你手法復位需要特別大的力量。這個只能讓我們的年輕醫生來操作。年輕醫生的經驗差一點,接的時候你多擔待。萬一手法復位不了,那就沒辦法,你只能考慮手術復位了。”

壯漢聽完後,想都沒想,爽快的答應道“沒問題,盡管給我治就是了。實在接不好,我也不會怪你們,放心哈!”

既然患者都答應了,那就沒啥好說了。

老余親自給患者打局麻,然後由李敬生給他復位。

此人的手臂實在太粗了。

好在局麻藥劑起到了不錯的肌肉松馳效果,為手法復位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剛才老余配制局麻藥劑,李敬生沒看到。

感覺肯定不止利多卡因一種。

給患者做臂叢神經麻醉的幾個注射點位,他倒是全部記住了。

“小李,你再給患者檢查一下。”

徐醫師讓李敬生再次給患者摸骨。

“好像有軟組織嵌入了骨折部位。”

肌肉得到有效松馳後,李敬生這次摸骨要更順利一些。

不但清晰的摸到骨象、骨位,而且對於周圍軟組織的情況也摸得更清楚。

“先使用回旋手法把嵌入的軟組織完全解脫。你先判斷骨折斷端背向移位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