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羊主任的感激,並駕齊驅(第3/4頁)

李敬生平時與他也會有一些私聊。

基本都是聊一些病例。

比如李敬生在診所接到一個拿捏不定的呼內病例,就會問問連濤,相當於兩人合力會診。

連濤是人民醫院的主任醫師,水平自然不差。

他從李敬生的診斷思路,提問裏面能感受到李敬生的實力。

“你說一般般肯定差不到哪去。這個病人是位40歲的女患者,從事體力勞動。發熱、咳嗽、咳痰、流膿涕近三個月,檢查該做的基本幫她做完了。她在當地醫院當慢性鼻炎治療,沒見效果,病情反復。然後跑我們醫院求診,一位主治醫師接診後,給她用了青黴素、鏈黴素抗炎症治療,八九天後,體溫恢復正常了,但是仍然有咳嗽、咳痰。患者反應有點憋氣的感覺。”

連濤述說著這個棘手病例的病情與病史。

遇到這種長時間發燒、咳嗽的病人,醫生們往往會非常謹慎。

一不小心就遇到了大病。

“查了胸部X線和CT嗎?”

李敬生只得到這些信息,肯定沒辦法給出有用的意見。

羊主任則是吃著烤牛排,聽著兩人對話。

“胸部X線檢查提示右下肺有團塊影。CT檢查提示右下肺空洞型腫塊,沒有縱隔腫大淋巴結,也沒有胸腔積液。羊主任的診斷意見傾向於邊緣型肺癌、右下肺門增大病變。我剛開始也認為是肺癌的可能比較大,後面反復推敲又覺得不像是肺癌。

從你的一些交談中,我能感受到,你對胸外科診斷也有所涉獵,就想請你給點意見。”

呼內診斷其實就相當於胸內科診斷。

胸外診斷是與胸內科與之對應的一個外科領域。

大多數醫生都只鉆研其中一個領域,甚至只是呼內或胸外裏面的一個更小的細分領域。比如有的醫生專治支氣管炎。

有的醫生專攻肺結節。

這麽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讓這位醫生在這一細分領域走得更遠,醫術診斷、用藥或手術變得更精湛。

厲害的呼內專家,有個專治鼻炎的,是個六十七歲的女性老教授。

她鉆研鼻炎三十多年,後面只要聽病人說兩句話,再拿個小手電筒照照病人的咽喉與鼻腔就能迅速診斷。用藥也是賊厲害,兩塊八毛錢一盒的藥,直接治好了困擾病人十多年的慢性鼻炎。

那個病人在當地一家大醫院治了近三萬塊錢都沒治好。

這就是水平。

連濤鉆研疑難病例時有著一股子‘瘋魔’勁。

不把病因查出來不罷休。

只是遇到這種跨科的難病,他明顯感覺知識不夠,存在短板。

這是正常現象。

全科型的專家一個都沒有,無論是國內還是全世界,一個都沒有。

所有的臨床醫學專家,最多精通兩個領域頂天了。

絕大多數都只精通一個領域,甚至是一個細分領域。

“病例資料能讓我看看嗎?最好能夠讓我看看病人。不過你別對我抱太大希望,我就是半吊子水平。”

李敬生對這種疑難病例的鉆研挺感興趣。

除了對醫學的天然喜愛,還因為每次成功診斷出一個疑難病例,他的醫術水平都能有大幅提升。

“就等你這句話了!嘿嘿,雖說咱倆一見如故,彼此欣賞,畢竟大晚上的,我也不好意思叫你幫我診斷病人。等會吃完宵夜,我帶你去人民醫院的呼內病房。那個病人目前在住院治療。”

“行,我晚上反正也沒什麽事。”

李敬生爽快答應。

既然有正事要辦,三人都是有意識的加快了進食速度。

對於連濤和羊主任來說,他們的收入都很可觀,什麽好東西都吃膩了。

吃這頓宵夜,純粹就是為了感謝李敬生。

而李敬生對吃穿從來沒有太大的要求,他現在最喜歡的就是鉆研醫術、賺錢。

他要買房,買車,娶老婆,辦醫院。

二十多分鐘後,三人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一頓宵夜整整吃了兩千四百多塊錢,真心不便宜。

付賬時,連濤要搶著買單,被羊主任罵了兩句後只得作罷。

羊主任付款時,眼皮都不帶眨一下。

老專家是真有錢。

“連濤、敬生,你們去醫院我就不去了。我喝了點酒,這腦袋暈呼呼的,我得回家躺著。敬生,以後有什麽事情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有空也可以常到我家坐坐。對了,加個微信,我一會把位置發給你,今後有什麽事也方便相互留言。”

羊主任主動要求加微信。

這是一個信號。

他與李敬生的關系前進了一大步。

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就是這麽奇妙。

羊主任與李敬生本來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的兩個不同身份的人。卻因為李敬生主動釋放的一份善意,讓羊主任心生感激,然後隨著這次把診治好那個嬰兒的功勞讓給羊主任,直接讓羊主任放下了所有的矜持與驕傲,也認可了這個優秀的年輕診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