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本領都是逼出來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夥子

醫生被患者這麽問,基本上都不會正面回答。

誰也打不了這個包票。

但是醫生憑借經驗,腫瘤生長需要時間。讓患者半年復查一次,其實是有很大把握的。

就是斷定它不會長大。

那就沒必要手術。

而且就算它真的長大了,半年也不會長得特別大。正常情況下不至於從一粒芝麻大小,然後長到拳頭大。

如果真的發現它在半年時間內,從芝麻粒大小長到了一厘米直徑,這時候再切也不晚。

實際上,很多影像檢查沒辦法發現5毫米以下的腫瘤。

臨床上把1cm以下的腫瘤當成微小腫瘤。

醫生會進行一個綜合評估,如果認為它的威脅不大,那就有可能建議患者不做手術。

因為所有手術都有風險。

而且有的手術風險特別高。

還有就是腫瘤有一個特性,越是刺激它,越有可能快速增長。

甚至有的患者,本來不做手術可能沒啥大事。但是做完手術後,反而有可能更糟,幾個月,半年就不行了。這樣的真實病例有很多。

手術室內,這台手術在緊張的進行著。

“小李,你為什麽僅憑一個X線胸片就判定它是良性腫瘤的可能很大?”

章主任好奇的問道。

“從很多方面做出的一個綜合診斷吧!比如邊界清晰,還有腫瘤的大小與形狀,以及患者反應的症狀,患者的病史,年齡,工作內容,生活環境等等,做出的一個綜合診斷。在整個診斷環節中,X線胸片其實只是診斷依據的一小部分。”

李敬生毫不避諱,把自己的診斷方式分享出來。

“這種診斷能力值得你們幾人學習,包括老賀在內,都缺乏這種廣面的綜合診斷意識。老賀或許有一點這種意識,但是敏銳性遠遠不夠。”

章主任努力幫助手下醫生進步。

他們能遇到一位這麽好的科主任,是一種莫大的幸運。亦師亦友,不但對他們的治療思路循循善誘,讓手下醫生能夠養成為患者長遠考慮的好習慣。

而且發現某個醫生身上有著很不錯的亮點時,會號召大家向其學習。

這種科主任,絕對屬於良師益友。

“我挺好奇,李醫生是骨外科手法復位門診的醫生,怎麽有這麽優秀的綜合診斷能力呢?能透露一下嗎?”

器械護士的一雙明眸看了他一眼。

很快又盯住患者的創口,密切配合著章主任的手術工作。

“養成這種綜合診斷能力不算難,只要每次接診到患者,能夠認真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與檢查報告,然後用自己的思維做出診斷,最後再與正確診斷結論對照。時間久一點,就能擁有綜合診斷意識了。”

賀醫生分享著自己的成長經驗。

“只是要怎樣提高診斷的敏銳性,比如判斷腫瘤是惡性還是良性,是否必須馬上處理?患者是否潛在其它方面的風險?預後結果的大致走向如何?這些我認為是最難的。”

其他醫生皆是認真的聽著。

同科室的醫生交流最多的是病案例,像這種提升診斷意識、診斷敏銳性的方法,大多數人都是敝帚自珍。

“說穿了,其實很簡單。我是個開診所的,接診每一個病都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大意。因為只要翻車一次,我的診所就有可能玩完了。代價太大,我一次試錯機會都沒有,最終逼著我提升診斷的敏銳性。一個患者從他進門的那一刻開始,我很可能就已經開始對他做出一些判斷了。”

李敬生相信任何一位醫生在那種強大的壓力下,都能變得像比野獸更敏銳。

“以前一直瞧不起診所醫生,沒想到高手在民間呀!”

“我這點能力根本不算啥,那條街上有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診所,那個老板才叫真正的高手呐!要說治病的本事吧,我覺得他也就那樣。但是一個病人能不能治好,會不會出事,他卻能每次都判斷正確。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李敬生說的是趙老板。

開診所能夠二十多年不出事,趙老板絕對屬於其中的翹楚。

“今兒個算是漲了見識!改天去李醫生的診所拜訪拜訪!”

賀醫生聽了後,很是意動。

其他醫生同樣想要去漲漲見識。

同行是冤家,醫生平時一般不會去別人診所。

去了也不可能了解到一些深入的東西。

現在與李敬生算是認識了,他們算是有了這個機會。

“行啊,隨時歡迎!不過我幾乎每天都有大量患者要診治,如果你們去的時候我比較忙,招待不周還請多多見諒。”

他與心胸外科的幾個醫生護士間的關系,明顯越來越熟絡。

章主任把一切看在眼裏,反而暗自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