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等一個發展契機,這是覺得又行了?

要打破診所無法開展住院業務,無法做三四級手術等限制,其實也不難。

只要規模上去了,申請升級為綜合醫院就行了。

小診所一般很難一步到位,都是慢慢壯大的。

先升級為二級乙等醫院,然後評上二甲了,就可以沖擊三級乙等醫院。一般較少升級為三級丙等醫院的。

這是從根本利益考慮出發。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醫療行業尤其如此。

通常情況下,丙等醫院都是各方面評定較差,差不到考評標準,這才定為丙等醫院。

也有的是醫療質量等問題,被降級。

不管是哪一種,都不好。

雖說大多數患者不懂這些,但是有懂行的隨便對身邊的親戚朋友說一聲,很快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那家醫院不行。

這會嚴重影響門急診的業務量,招醫生、護士、行政這些,高端一點的人才就很難招進來。

這也是為什麽平時很難看到有人掛牌,二級丙等醫院、三級丙等醫院的招牌。

相信沒哪個學生會在自己臉上寫,我是差等生幾個字。

除非腦袋上有包就差不多。

李敬生的陽光診所,本來以他現在的能力,還有經濟收入,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讓陽光診所一步步往上升級。

但是與付院長有著君子約定,這十年必須控制診所規模,醫生與護士的數量不能超過五十人,他必須遵守。

醫護人員的數量控制在五十以內,其實不算什麽。

因為李敬生本來就想要走出一條新的路子,走精英路線。

診所最近都沒有再招新的醫護人員,便是為了把寶貴的名額留著,專門招精英人才。

招收精英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

因為有點本事的醫生與護士,很少有人願意進一家診所工作。

還有,招過來以後,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關。

得想辦法帶領他們創收,養活他們。

一個厲害點的外科醫生,沒有四五萬一個月,很難留住人。優秀一點的護士,行情價基本上都在兩三萬一個月。

就拿組建一支外科團隊為例。

主刀由李敬生本人擔任,想要做大手術,至少需要三名醫助。

正常情況下,一助的實力不會比主刀差太多。

二助與三助也是各有特色。

很多人認為二助與三助就是負責拉鉤、縫皮的,那是指一般的手術團隊。

比如一個導師為了節省人工成本,讓手下的規培生當二助、三助。想想看,發到人家規培生手裏的工資也才兩千一個月,總不能指望人家比主治還厲害吧?

能幫著拉個鉤,縫皮關腔,已經很不錯了。

真正想建立一流的外科團隊,二助、三助,同樣會非常牛B。

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工資不會低。

二助至少需要月收入三萬左右,三助不能低於兩萬。

護士至少需要兩人。

做大手術,標配至少三名護士。

如果想要有自己的團隊特色,肯定還要招個厲害的營養護士,這又是一筆花銷。

麻醉醫生也是必不可少。

現在厲害點的外科團隊基本都會開展內腔鏡手術,有一位優秀的麻醉醫生就顯得尤其重要。

厲害的麻醉醫生,低於三萬一個月想都不要想。

正常情況下,麻醉醫生還得配個麻醉護士。

光是這些,加起來就已經十個人了。

這還不能稱為一支完整的手術團隊。李敬生要發展的是一條龍服務的團隊。

也必須這麽幹。

因為手術做成功了,還只是成功了一半。

後面的術後管理同樣重要。

管床的醫生、護士,共四名,這已經是寒磣的配制了。

正常情況下,一般需要兩個醫生,五到六個護士。

一個醫生配三個護士,基本是標配。

這是指病人足夠多的情況下,只有這樣才能把每個人的勞動價值發揮到最大。

管床的醫生和護士,開的工資可以低一點。

哪怕只開到一萬一個人,那也是好幾萬一個月。

養一支外科團隊,一個月光是工資就要四五十萬了。要是接不到足夠的活,這支團隊怎麽養活?

話又說回來,如果能接到足夠多的活,肯定是賺錢的。

這樣一支頂級團隊,一個月創收千萬以上都有可能。最少也能達到七八百萬每個月的創收。

李敬生到目前為止,還只招了蒙洛這個手術護士。

距離打造頂級團隊還差得老遠。

現在是方方面面的條件都不成熟。

將來的話,人民醫院的牧音,他想挖過來。這樣的頂級營養護士,絕對是稀缺人才。

然後等他本人的外科能力更上一層樓,就可以開始物色一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