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絕妙想法(第2/3頁)

這時候館內已經沒什麽人了,多是工作人員在各處檢查。

白天事太多沒空,也不方便在裏面逛,現在倒是個好時間。風羿特意去看了蛇類的展區。

跟開館前那次見到的相比,現在背景布置更完善,展區看著也更和諧。

不過這裏只展出了本地存在的多種蛇,以及大家熟知的其他幾種蛇。

風羿看看這邊的蛇,再看看中心展區那邊的泰坦蚺。

這麽湊一起展出來,瞧著挺有成就感。

風羿不禁想到,自己去各處抓蛇,以後也不知道要抓多少,不放到一起,心裏沒個清晰的概念,說出去別人也想象不到。

如果,每抓到一種,就找人照著做個精致的模型,收藏起來,以後集中到一起……

正準備離開的韋鴻羲見風羿還留在這裏看,便過來問道:“有什麽想法?”

“是有點。”風羿沒說想做模型收藏的事,視線掃過中心展區的泰坦蚺模型,說道,“泰坦蚺真就只有這麽大?”

只有?

韋鴻羲擡手指著那條巨蛇模型:“你管這個叫‘只有’?”

頓了頓,韋鴻羲繼續道:“也是,對於你這種能徒手抓七米蟒蛇的人來說,這個體型的蚺確實不能算巨!”

風羿擡手比了比,“也不是,就是覺得,放在巨獸的時代,這個體型真的不大。”

不知道是不是心態膨脹了,風羿看著面前逼真的泰坦蚺模型,一點威懾力都沒感覺到,只覺得,這條巨蚺跟抓過的那些大蟒蛇相比,要考慮的就是——

不收力的情況下,一尾巴能把它抽多遠?

皮厚肉多扛抽不?

風羿的想法韋鴻羲無法得知,他仰頭看著泰坦蚺模型,“真實個體有多大,誰知道呢?根據那麽幾塊椎骨化石來推測六千萬年前的生物體型,這其中的誤差太大,我也覺得不止。就算發現的椎骨化石計算模擬出的體型是這樣,但並不能證明那時候所有的泰坦蚺都是這樣。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你們去抓蛇也有常規個體和極端個體之分,有更小的,當然也會有更大的,差個一兩倍也不是不可能。”

說到這裏,韋鴻羲又笑道:“不管怎麽說,這樣一個根據化石模擬復原出來的生物模型,確實對公眾起到一個參照作用。我真被網上那些開口就是二十米、五十米的話整怕了,辟謠都提不起興致!”

風羿一想今天接受采訪時看到的那張浮誇標題拼圖,忍不住樂:“可不是麽!”

韋鴻羲的視線從巨大的泰坦蚺,移到蛇類展區,“蛇這種生物真是天生的幸存者。”

風羿揚了揚眉:“為什麽這麽說?”

“六千多萬年前,存在一個很重要的節點。”

“你是指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這個風羿知道。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即人們常說的“恐龍大滅絕”事件,也稱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在那一次的滅絕事件裏,星球上可能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物種消失。

“是啊。”韋鴻羲看著那些蛇類標本,“有人通過整合數據,重建蛇的演化史,認為那一次滅絕事件豐富了蛇物種的多樣性。不需要頻繁攝食,吃一頓管好久,加上天敵減少,幸存下來的蛇類,物種多樣性也就漸漸增加。”

風羿想了想,確實。

比如森蚺、緬蟒那些,吃完找個地方發呆睡覺,睡個幾天半月的,或者更久,餓了再出來覓食。長得又快,只要不死,還能一直長。

第五次滅絕事件之後天敵被滅了不少,競爭者也不咋給力,那可不就得蓬勃發展麽!

“可惜蛇類化石太少了!不知道第五次大滅絕之前,巨蛇存在過多少種。化石本來就難得,蛇類的更珍稀。”韋鴻羲說。

化石有多難?

首先,這個生物得死在恰當的地方,在不接觸氧氣的情況下腐爛,然後,得順利經歷無數次的地殼運動,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保證骨頭的相對完整性,過個千萬年或者上億年,最後還要被人們發現。

“這個概率可能只有1億甚至10億分之一。”

韋鴻羲想到曾經看過的期刊裏一篇文章,“有研究霸王龍的古生物學家,根據迄今為止已知的一百具左右完整霸王龍化石,推測咱們星球上可能曾經存在過二十幾億只霸王龍,繁衍過十幾萬代。所以,按他們的說法,如果某些生物曾經存在過,但是數量太少,導致一塊骨頭化石都發現不了。”

“也就是說,如果六千萬年前存在過人類,但是數量太少,也留不下骨頭化石證據?”風羿問。

“也許吧。六百萬年前的都沒有,更何況是六千萬年前的。千萬年上億年之前的事情,沒足夠證據,誰知道呢?”

“這麽一想,也許曾經還存在更多神奇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