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書生意氣(第2/3頁)

蘇澤展開信,這封信是六月份就寫了,應該是最近兵荒馬亂的,所以九月底才寄到福建。

俞大猷激動的詳細說明王江汀大捷的過程。

五月初一,盤踞柘林的倭寇會合新倭四千余人,突犯嘉興府。

總督張經派遣參將盧鏜督率狼、土兵水陸夾擊。

保靖宣慰使彭藎臣首戰於石塘灣,倭寇敗走平望。

副總兵俞大猷與永順宣慰司官彭翼南合兵出擊,倭寇敗奔王江涇(在嘉興北)。

保靖土兵又猛攻其後,倭寇大敗,被斬一千九百八十余人,焚溺死者無數,余眾逃歸柘林不出。

明軍放火焚其巢,倭寇遂駕船出海逃遁。

果然是大捷!

蘇澤接過捷報,這場戰鬥中俞大猷揚眉吐氣,終於洗刷了之前戰敗的恥辱,倭寇首領徐峰也從浙江逃回海上。

可蘇澤並沒有因為這場大捷興奮。

僅僅是倭國一些活不下去的武士和海盜,勾結一些大明本土的海盜,就攪合得大明沿海幾十年不安寧。

這已經說明倭國在東亞的戰鬥力了,蘇澤看向遠方,如今是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而就在五年之後,倭國歷史上的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通過狹桶間之戰崛起,開始了“布武天下”的進程。

蘇澤再一次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感。

此時倭國正處於戰國時代前夕,還處於各方勢力都在積極擴張的時候。

後世經常講倭國戰國時代稱之為“村戰”,指的也就是現在這個階段。

實際上到了倭國戰國時代中後期,戰爭的規模也已經不小了,整個倭國人口也有千萬人。

等到倭國戰國時代接近落幕,豐臣秀吉成為加封“征夷大將軍”後,接近統一的倭國將目光看向了朝鮮。

倭國入寇朝鮮,而朝鮮作為大明的屬國,萬歷皇帝派遣明軍入朝鮮支援。

大明朝鮮的聯軍在朝鮮和倭國軍隊征戰數年,雙方你來我往,戰鬥也是非常的激烈。

蘇澤並不小瞧倭國的戰鬥力,戰爭是最好的實踐場所,經過倭國戰國時代的養蠱,鍛煉出來的倭國軍隊戰鬥力自然不俗。

若是以“村戰”來貶低嘲諷,一味的覺得我大明戰鬥力無敵,那就眼光太狹隘了。

必須要正視,這夥入寇浙江的倭寇以真倭為主,主要是大內義隆、陶晴賢、秋月家的殘部,還有一部分肥前大名松浦家的武士,總人數也不過是兩三千人。

而在狹桶間之戰中,織田信長帶領的本陣精銳就有兩千人。

織田信長的對手今川義元手下則有四萬士兵,這個規模雖然有歲月史書常見的虛張聲勢,但是史學家也普遍認為是超過萬人的職業軍人的。

對於這個危險的鄰居,蘇澤是充滿了警惕和防備的,而在狹桶間之戰前的這幾年,也是介入倭國戰爭的最好機會。

不過長寧衛的實力還是太弱了啊。

放下俞大猷的信,蘇澤的學生林純又沖上山來。

“阿澤哥,縣城送來的信!”

蘇澤接過信,這封信竟然是從官府衙門轉過來的,蘇澤拆開一看,是自己未來老丈人方望海寄來的。

方望海這封信是在俞大猷王江汀大捷之後寄出來的,信件的內容是剛剛在抗倭戰爭中立下大功勞的張經和李天寵,被錦衣衛押送回京了!

果然還是發生了啊。

蘇澤嘆息一聲。

方望海到任江浙鈔關使之後,自然要拜訪主持抗倭的八省總督張經。

李天寵是浙江巡撫,也就是張經的下屬,是主持浙江抗倭的方面官。

方望海在杭州拜會了兩人之後,就準備南上江南,在江南先開始建設鈔關。

可方望海還沒走出浙江地界,就聽到消息,京師兵科給事中趙文華上書,彈劾張經“養寇糜財,虛賊入鄉。”

而此時正在浙江擔任巡按禦史的胡宗憲也在同一時間上書,彈劾張經、李天寵是故意拖延戰績,是等到“時局大壞”這才出擊倭寇,是養寇自重。

明明剛剛大捷,張經和李天寵卻被錦衣衛抓拿上京。

在方望海的信件中,蘇澤也一窺其中的細節。

張經是老臣,曾經多次主持軍務平叛,功勞大地位高,所以不願意依附朝廷兩大山頭。

李天寵也是性格直率,喜歡在酒後暢論國事,因為大嘴巴得罪了很多人。

內閣首輔嚴嵩,內閣次輔徐階,都曾經派人招攬二人,但是兩人都不願意附從。

這一次上書彈劾的趙文華是嚴嵩的義子,胡宗憲是嚴嵩的學生,嚴黨的許多言官也隨之上書彈劾。

而內閣次輔徐階的老家就是松江,也是這一次倭亂最嚴重的地區,徐階也暗恨張經沒有及時援救自己的老家,清流一黨竟然離奇的在這件大事上保持了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