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卷起來吧!

大朝會散去,黃天除了攬下多建幾所神道大學,多建幾個坊市之外,並沒有選擇成為具體監督實施具體辦法的那個神祇。

只怕位高而權重,自家把握不住,比如主持賣神道散官職祿的,比如主持,仙佛二道,在太嶽神庭招標拍賣土地的,都不是黃天可以侵染的。

黃天只能在天州這塊地盤上,想辦法為未來發展,謀求先機。

黃天倒不是很想大朝會散去之後,還要加班,但還是被帝君留了下來,跟著幾個重要的嫡系神祇,一起開了會,拿出具體辦法來。

比如賣土地,怎麽賣,是永久產權,還是部分產權,錢怎麽分?不可能全給太嶽神庭,地方所在主神,轄管一地,不可能分不到錢。

再就是監管問題,地賣出去了,錢收不回來怎麽辦?

發放債券怎麽發,誰負責發,怎麽估值,發多少合適。發了能贖回來嗎?利息多少合適。

反而是坊市稅收,那不用說,九洲神道稅收體系是最完善的,各種財神也是最多的。

黃天被詢問到其中細節,卻也只能模模糊糊,大體大概的說一些。

“當初我記得你有一篇靈田聯產承包制的文章。”帝君在上面開口:“當時還叫我思考良久,但九洲權柄神祇都是分封制度,只有香火神祇是流官制,因此推行靈田制度改革很困難,如今我成就帝君,又在海外占了這麽大一塊地,倒是可以將這一條也劃作開源節流的一樣。”

“農產雖然利潤不大,但數量多,收取十一農稅,也是很大一筆財富了,起碼道兵們的口糧不用愁了。”

黃天明白帝君什麽意思,是想要將糧草“平攤”,但這需要大批的底層稅吏,而且不能脫離城隍,土地體系。

說得容易,但基層吏治反而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個,況且前世都將農稅取消了……

黃天雖然經常不幹人事,但還是將這一條開口反駁了,舉例了大量種地不賺錢,甚至虧錢的事例。

但這並不是神祇的立場,帝後娘娘親口說道:“但至神道風調雨順,也需洪旱天災降下,否則畏威而不懷德。”

“收受農稅不在稅金多少,而在令所有人皆感,九洲興亡,匹夫有責,否則百姓不知我太嶽神庭,不知在種誰的地,不知道誰人派龍神司雨,譴地神潤肥。”

“再者現世之中,靈田散落,這些暫且不管,我轄計洞天,福地,乃至於城隍靈境之中靈田數量之多寡,本質上是向大地主征收田稅,而將靈田承包出去,則是洞天福地之主的事情。”

黃天無語,自家洞天十二三萬裏直徑,你要征稅征到我頭上唄?

“天庭之命,吸引人在域外開疆裂土,便是給予高度自治之權。”

“而洞天福地,乃是私人開辟,且私中之私,天庭尚且說,地方財政自理,太嶽神庭卻插手來域外占據山川河流之神祇的主權……這很難評價。”

“除非太嶽神庭主持開辟一批,公用洞天,公用福地,並設立專人治理,一如縣城隍,府城隍,設立福地城隍,洞天城隍,並建設成福地城,洞天城,太嶽神庭中央直轄。”

黃天道:“以太嶽神庭的威信,有安全保障的,福地洞天宅居,卻比單獨做靈田,收農稅要賺得多。”

黃天當下就掰扯了一下自家治下何種情況。

黃天本身就做了這個事情,麾下已經引入了許多小仙道門派,修士家族,簡單來說,都是自家佃戶。

黃天便沒收農業稅,只有租借靈田的租金,但也免了十年的,這是神道主權,不可能賣給別人的。

但靈田租金也是相當便宜,相當於白給,主要是黃天這邊靈田多到種不完,吸引人口落戶。

洞天房地產生意,才是大頭,乃是還在三界山脈旁邊的時候,黃天就用“三四成企業家手段”,讓小妖們努力種田,賺取收益,然後買一套好的洞府,為自家後代仙途,神途有益。

而且,這裏便宜,不代表別的地方便宜。

黃天還在坊市上收取稅目,而且數量眾多,分類詳細,由著金蟾劉涵主持,再加上鎏凰兒鑄造貨幣,黃天靠著這幾個,供給飛蓬練兵,自家練兵……乃至於維持整個天州神道體系的一個神道的薪奉。

黃天道:“而且如果建造公辦福地,公辦洞天,完全可以將神道大學設立其中,比如文神有文神洞天,武神有武神洞天,甚至是土地,城隍,也可以有土地大學,城隍大學,定期交流治理經驗。”

黃天說的辦法確實不錯,而且可實施性,比到各個山神,水神的洞天福地之中收取田畝農稅要強。

以教育資源傾斜來吸引,而教育資源本身也是政治資源,商業資源。

黃天暗暗道:只能內卷了,我家洞天十二三萬裏,全是靈田,真要收我的稅,那真是要了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