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推行(第2/2頁)

比起冉閔的殺胡令,李躍要寬仁多了,既然不想融入華夏,那就送他們上天。

這時代的規則就是如此。

詔令下達,本以為他們會抵抗,誰知黑雲軍提著刀上去後,一個個都乖巧的念起了三字經……

“一群賤骨頭!”李躍心中暗罵了一句,算是明白了怎麽跟他們打交道。

三句好話比不上一耳光下去。

想要推行漢化,就需要改進文化的載體。

竹簡太過笨重,縑帛太貴,不是一般人用得起。

不過這時代紙張早已出現。

李躍在山陽鐵坊旁修建了一座紙坊,造紙技術早已成熟,先秦時代已經出現,經過兩漢的不斷改進,非常適合運輸、書寫,大大簡化了辦公流程,提高官府運行效率。

缺的是推廣,而不是技術。

如今梁國的工匠早已形成體系,李躍投入些許人力物力,一座大紙坊便拔地而起。

材料都是現成的,就地取材,麻、楮皮、桑皮、青藤、竹皆可為原料。

李躍親自設計流水線,不到半個月,第一摞紙便應運而生。

色澤偏黃,不如左伯紙那般細膩,但已經能滿足書寫的需要。

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精品紙也造了不少,細細碾磨,摻些米漿,加些香料,成型之後,再經磨光,一張帶著香氣,潔白、平滑的精品紙問世。

廉價紙的問世,最大意義便是打破士族豪強對知識的壟斷,加快知識傳播的速度。

“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李躍下了一道詔令,全國推廣用紙取代竹簡。

同時也允許民間自行造紙,到達品質要求後,由官府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