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邀請

遼東下起了鵝毛大雪。

風雪中百余騎從東而歸。

這一年是燕國最艱難的一年,幽州大敗,慕容儁病逝,慕輿根作亂,梁軍堵在門前,遼東各城蠢蠢欲動,各種內憂外患險些令燕國崩潰。

但在慕容恪的努力下,艱難挺過來了。

即便在冬天,慕容恪也馬不停蹄的撫問孤寡,安撫諸族百姓,順便親自探查高句麗的防務。

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

燕國衰弱了,曾經蟄伏的高句麗又蠢蠢欲動起來,在南蘇(今遼寧撫順市東蘇子河與渾河合流處)對面的紇禿城集結重兵,有重奪故土之意,並不斷派出遊騎襲擾,試探燕國防禦。

一山不容二虎,燕國占據最富庶的土地,擁有遼東最多的人口,以前兵力強盛,高句麗咽下這口氣,如今燕國遭遇重大失敗,高句麗卷土重來。

慕容恪忙前忙後,直到江東使者前來,才急匆匆返回龍城。

剛換了一身衣服,對著銅鏡時,忽然發現鏡中人雙鬢已經染上了一層薄霜。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燕國內外大事系於慕容恪一身,勞心勞神。

微微感慨之後,便收起疲憊之色,取而代之的是堅毅沉著,兩鬢的白霜添了幾分成熟魅力。

“梁承續冉魏,冉魏承續羯趙,是以梁乃夷狄之國也,晉室乃天下正統,以正討逆,以仁伐兇,以有道伐無道,安能不克?幽冀本為燕土,為梁所侵奪,此仇不共戴天!入春之後,桓大都督將率十萬江東健兒北伐,克復神州,屆時關中苻堅亦將出兵,秦、晉、燕三路合攻關東,梁賊雖強,安能不滅?”

江東派來的使者戴施口若懸河,令燕國群臣心動不已。

如果三家聯合攻梁,梁國再強,也難以抵擋。

關東原本就無險可守。

群臣議論紛紛,慕容恪卻閉目養神。

燕王慕容暐坐在主榻上,茫然的看著一切。

主榻之側,珠簾之後,一雙美目正水汪汪的望著慕容恪。

待殿中安靜下來,慕容恪才睜開眼,避開珠簾之後的目光,“此戰之要害,在於苻堅願不願出兵,否則憑桓公一人,只怕難擋梁軍之鋒,吾建議桓公再等一年,繼續國力,不戰則已,一戰而定乾坤!”

燕國的憂患並未完全平息,幽州大戰才過去八九個月,士卒還處於疲憊狀態,府庫糧草不濟,東面高句麗在試探,西面梁國在窺伺。

慕容恪躲都躲不及,豈會在此時出兵?

“一年之後,梁賊國勢越發穩固,我等更難成事。桓公體恤貴國難處,只需大都督陳重兵於徒河威懾幽州,再令太原慕容將軍東出代郡,牽制梁軍,擊破黑雲主力,就不勞大都督憂心!”戴施一臉的自信。

慕容恪稍稍沉吟之後,點頭道:“既然桓公已有成算,就不多言了,然則太原已經脫離大燕,閣下不妨親至晉陽遊說。”

屯兵徒河,坐山觀虎鬥,何樂而不為?

梁晉殺的死去活來,更符合燕國的利益。

至於慕容垂,慕容恪反而不希望他涉足其中。

其一,將來慕容恪治理好遼東後,揮兵西進,能與慕容垂互相呼應,東西夾擊中原。

其二,如果不能西進,慕容垂能延續慕容氏……

戴施眼中一陣失望,沒有慕容垂,燕國的威懾力大打折扣,不過桓溫原本就沒指望慕容氏,真正的盟友是苻堅。

燕國已經被打殘,短期內難以恢復,而苻堅正生龍活虎,麾下士卒精銳,是天下唯一能正面與梁軍野戰的勢力。

“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告退了,此戰關乎天下大勢,成敗在此一舉,還望大都督……盡力……”戴施沖慕容恪拱手。

慕容恪還了一禮,卻沒有正面回復。

戴施退下後,朝堂上又議論開了。

“桓溫不過借北伐之名,行司馬懿之舊事而已,克復神州不過空談,某料江東必敗,大都督萬不可牽涉其中!”丞相封奕拱手道。

慕容評道:“若梁國擊敗桓溫,乘勢而入江東,天下還有誰是其敵手?”

封奕冷笑一聲,“將軍大可放心,江東進攻不足,防守確實綽綽有余,一旦梁軍直抵江北,江東上下必同仇敵愾,只怕李躍將有赤壁之敗!”

“不錯,江東精擅水軍,梁軍倉促南下,必敗無疑,屆時我軍再乘勢西進,可收復河北!”慕容德雙眼冒光。

慕容恪搖了搖頭,“李躍、桓溫皆當世梟雄,豈會不知?西進之事休要再提,目今威脅最大者,乃高句麗也,不破高句麗,談何西進?”

巡視南蘇之後,高句麗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只怕冰雪一消融,高句麗大軍就會攻來。

高句麗的擴張野心不比燕國小。

三百年來,從玄菟郡擴張至今,疆域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