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旱災

李躍率軍返回鄴城,旱災的征兆已經初見端倪。

大河縮流,小河直接斷流,就連黃河也縮減至往日三成規模。

三月原本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入目所及之處,皆是枯黃,懸在頭頂的春日竟感覺有些曬人。

從去年入冬開始到現在,河北、豫州沒見一點雨雪。

關鍵不知道這場旱災要持續到什麽時候。

時間長了,梁國也扛不住。

李躍記得歷史上明末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年年大旱連著瘟疫蝗災。

東漢其實也是被天災折騰垮的朝代,從建寧三年(170年)正月開始,河南、河內饑荒,以致夫婦相食,其後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東地裂,雨雹,山水暴出。

緊接著,持續百余年的大瘟疫橫空出世。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人口凋零,五胡開始內遷,華夏外圍領地基本都被放棄了。

好在梁國的官僚體系還算運轉正常,縣令、刺史兢兢業業,組織百姓漁獵,平分所剩不多的水源。

大旱剛起,前幾年的積累,百姓家都有一些余糧,水裏的魚,山裏的野獸都能撐一段時間。

“這麽下去不行,旱災不知何時停歇,趁現在百姓手上還有余糧,可令他們就食青徐、淮北,鄴城百姓願去遼東者,分田分屋舍,不願去者,就食滄州。”

李躍在路上就想好了對策。

梁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司豫兗三州,恰好是重災區。

旱災時間一長,糧草轉運也是重大問題。

所以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填實遼東。

遼東非常大,物產豐足,靠山臨海,足以養活幾百萬人口。

歷史上高句麗進入全盛時期,人口已達六十九萬七千戶,勝兵五十萬,民戶三倍於前魏時。

遼東人多了,自然就能壓制乃至吞並高句麗。

“常令君已率尚書台勸導百姓東遷,待旱災平息後返回。”崔宏道。

撫育百姓本就是尚書台的職責,常煒沒有丞相的名號,實則在天下人眼中,已經是大梁的丞相,李躍出征在外,國中政務皆由他打理。

即便李躍在朝中時,也大多是常煒率尚書台裁定,重大事宜才送達李躍面前。

回到鄴城,東西南北,無數大車小車進進出出,送入糧食,帶走百姓。

旱災一起,連牛馬都羸弱不堪。

遠遠望去,鄴城仿佛籠罩在一片暗黃之中,連天空都是這般顏色。

土地幹旱,沙土亦隨風南下。

旱災之下一切從簡,接風洗塵免了,慶功宴也免了,李躍趕緊下令將士們休沐,自己則不顧疲勞的召見尚書台諸臣,詢問抗災準備事宜。

“陛下不必多慮,受災區域僅河北、豫州,黃河下遊,淮水兩岸皆風調雨順。”常煒給李躍吃了一個定心丸。

淮北大屯田還在,梁國的家底就保住了。

“甚好,將士們休整一個月後,朕亦率他們就食並州。”

關中叛亂,有王猛主持局面,氐秦這塊硬骨頭遲早被熬軟。

想起關中,李躍心中一動,“關中災情如何?”

天災人禍,加上這場叛亂,將催化氐秦的各種隱患。

劉應拱手道:“關中旱災不在關東之下,然氐秦人少,暫時影響不大,細作探知桓溫低價賣給苻堅不少糧食。”

桓溫這廝還真是心大。

“江東糧食從蜀中輸送關中?十石能余兩石就不錯了,遠水解不了近火。”崔宏一眼就看出其中弊病。

“苻堅這是病急亂投醫。”李躍放下心來。

關中山河之險,反而成了桎梏,導致秦晉的聯盟也松松垮垮。

一般而言,關東有旱災,關中更嚴重才對。

現在只是剛剛開始而已,等旱災起來,諸族為了爭奪生存權,必然大打出手。

關中一亂,李躍就可以借著平叛的名義,攻入關中,拿下苻堅。

該做的,尚書台已經在做,李躍也省了心力,正準備回宮休息時,盧青匆匆而來,“陛下,太原王都督奏表。”

李躍精神一振,王猛主持西面事宜,苻堅南逃劫數,這個時候上表,應該是有重大突破。

不過讀完之後,忍不住一陣苦笑。

姚萇這廝還真敢開口,涼州牧,都督隴右諸軍事,這不等於將秦涼二州直接封給他了麽?

到時候自己跟苻堅在關中死磕,他直接吞下最精華的涼州,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陛下不妨將此信送給苻堅,姚萇不反也要反!”崔宏生出一條毒計。

“沒用,姚萇早有準備,是通過薛氏委婉提及,而非他親筆,之前制造的流言、童謠都未能傷其分毫,可見此人之狡猾。”

除了姚萇狡猾,苻堅也是心大,童謠說的這麽明顯了,他卻全無反應,當沒聽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