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理寺案10(第3/4頁)

謝臨已經年邁,縱使歷經幾朝,位列三師,竟也被他壓下去一分。

張瑾垂袖靜立,雙瞳如浸霜覆冰,繼續緩聲道:“此事關乎大昭律法,高祖曾言,‘便是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民心所向,無非民生與公義,所謂國不可無司法,有司法而不善與無司法等。若要整肅朝廷、樹立皇威,令天下人心悅誠服,陛下更不可避之不談,此事非但要查,還要徹查。”

“臣請查三件事。”

“一者,徹查齊國公世子刺殺刑部官員裴朔一事。”

“二者,徹查由大理寺主審的殺人案,以及斷案前後一切流程。有無包庇、如何勾案,嫌犯為何不申辯、證人由何人收買,皆不可放過。”

“三者,徹查半個月前,京兆府查封酒肆之案。”

張瑾說著,再次一拜,“此三案查明,才可整肅綱紀,以正禮法。”

張瑾的嗓音清冷平淡,語氣平靜從容,卻有如一道道冰錐擲落,四分五裂,砸得人心肝亂顫,遍體生寒。

殿中幾人,一時都找不出駁斥之語。

姜青姝注視著眼前身形挺拔、冷峻肅然的張瑾,一刹那竟是在想,他和張瑜真的是親兄弟麽?

這兩人,不管從哪裏看,都毫不相關。

一冷一熱,一文一武,一內斂一張揚,一廟堂一江湖。

但也許,正是因為張瑾活得過於冷峻淡漠,如同一尊無情無欲、不染世俗的雕像,只能立在最高處睥睨眾生,才會放縱張瑜那般自由活潑,仿佛一團火般直接而奔放。

姜青姝稍微走了一下神,隨後她擡眼笑道:“張相說的很有道理,太傅一心為朕,張相卻心懷大局,二者相權,朕以為的確當徹查,不可有所忌諱。”

她這麽說,既偏向張瑾,又盡量給謝太傅面子,謝臨神色頗為不悅,但還是盡量在女帝跟前表現得和顏悅色,“陛下說的是。”

姜青姝說:“朕今晚再斟酌一二,明日早朝時降旨,齊國公也無須擔憂此事,朕相信若世子有冤,必會查明真相、洗清冤屈。”

齊國公笑容苦澀,“是。”

姜青姝又看向秋月:“飯菜也涼了,你命人重新送幾個熱菜來,五位愛卿肯定都沒用膳,便一起吧。”

秋月目睹全程,此刻方才暗暗松了口氣,屈膝一禮,正要轉身去準備,誰知張瑾剛和女帝統一戰線沒多久,此刻依然不給面子,直接拒絕道:“多謝陛下好意,臣家中還有事,便不留在宮中用膳了,臣告退。”

說完他就走了。

姜青姝:“……”

家中有事?

你家中能有什麽事,一無妻二無妾,上無父母下無孩子,你急著回去揍你弟嗎?

——

第二日,為五月初一。

朔望朝參,在宣政殿進行。

平時的常朝,一般只有五品以上官員於紫宸殿上朝議事,低品秩的官員無法見到皇帝,且禮儀從簡,並不隆重。

而朔望朝參,則是真正的文武百官齊聚。

殿上設黼扆、熏爐、香案等,禦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浩浩蕩蕩,依次傳呼,百官於宣政殿就位,裴朔和孫元熙等人也在其列。

人多,就很好。

其實姜青姝穿越前,如此大朝會,女帝是比較怯場的,眾臣也只是走流程,有什麽奏報皆看尚書省的左右二相,但現在漸漸的,女帝敢在朝堂上發言,大家也在慢慢適應。

按照職權,大理寺卿再次上奏昨日擊鼓之事,姜青姝只需要順手推舟,這次有張黨的鼎力支持,非常順利。

既然三司會審,便要定一個主審。

由於這次牽涉齊國公王楷,謝黨避嫌,姜青姝便直接把主審定為刑部尚書湯桓,當時謝黨眾人的臉色尤為難看。

隨後,調查開始進行。

後來幾日,姜青姝都很是悠閑地在觀察實時,對調查進度頗為滿意。

“謝黨此番是吃了大虧。”

禦花園中,趙玉珩靜坐在姜青姝身側,手把手教她穿好鉤餌,此釣竿以繭絲為綸,甚為精細,他按著她的手,教她如何用技巧提竿。

兩人一邊愜意地釣魚,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那案子。

本來姜青姝也不是真的對釣魚感興趣,畢竟她也只是外行,上回不過尋由頭為難那幾個翰林,誰知君後聽聞,反而對她笑言:“陛下可願意與臣一起垂釣?”

然後他們就來了。

日光西斜,宮人遠遠侍奉,只看見緊密相貼的兩道人影,姜青姝半靠在趙玉珩懷裏,仔細看著湖面上的釣浮,認真地說:“朕忍耐謝黨許久,之前一直有所顧忌,如今既然有了時機,朕非得動幾個人不可,即便他們對朕有怨,朕也不會罷手。”

就算忠誠度和影響力狂跌,她也要動。

在遊戲裏,每次抄家一個家族,那個家族的所有成員以及他們的朋友、師生,都會狂跌忠誠,女帝的影響力必然還會跌,但只要能拔除毒瘤,漲回來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