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何去何從7(第3/4頁)

姜青姝召見了張瑾。

張瑾來時,發現阿奚也在。

這幾日,他並非不知這裏發生了什麽,只是一直不曾過問,也並未想好以什麽樣的態度和立場來過問。

如今,他終於避無可避地看到了弟弟,那少年注意到兄長冷淡的視線,也抿了抿唇,沒有和他對視。

張瑾緩緩擡起雙手,嗓音冷清,“陛下,臣與陛下所議為軍政大事,茲事體大,盡管阿奚是臣的親弟弟,國政當前,還請陛下讓他回避。”

姜青姝微笑道:“阿奚為人,愛卿與朕皆心知肚明,並不會泄露半字機密政要。既是自家兄弟,張卿還不如朕信任阿奚?”

張瑾沉聲道:“正是因為他是臣的家人,臣才更不願因此壞了規矩,落得個徇私袒護之名。”

“是朕讓阿奚留下,他們要說也是說朕。”

“陛下是天子,無論天子做什麽,天下臣民也無人敢說陛下不是。”

“愛卿是在反諷朕?”

“臣不敢。”

張瑜知道阿兄生氣了,想了想,還是道:“我要不還是——”

“不必。”

姜青姝打斷他,徑直看著張瑾,“阿奚留下,朕說的。”

“……”

張瑾抿唇不言,神色越發冰冷。

張瑜瞧了瞧七娘,又扭頭瞧了瞧兄長,雖然不太理解他們為什麽要爭這種小事,但還是老老實實地留下來了。

姜青姝之所以留下張瑜,當然就是篤定,有張瑜在一邊旁聽,她和張瑾討論政事的時候,他不會在阿奚面前把她駁得不留余地。

弟弟平時知道哥哥權傾朝野,可知道歸知道,到底是從來沒有親眼見識過。

或許他還覺得,七娘和阿兄的關系還不錯吧。

隨後的議政,誠如她所想,張瑾的氣勢有所收斂,即便她提出讓鄭寬做新任尚書右仆射,張瑾有所不滿,也並沒有直接說反對。

姜青姝又召中書舍人及二位門下侍郎,並且讓鄧漪傳偏殿裏早已被宣召入宮的鄭寬。

張瑾的神色更冷。

“看來陛下是早有準備。”

姜青姝笑道:“宰相統禦百官,朕自是要早些考慮,若能早日選好右仆射的人選,也好為張卿分擔一半尚書省事務,以免愛卿過於操勞。”

他雙瞳冷淡,面無表情,“那臣真是謝過陛下。”

鄭寬很快進來,他如今年近五十,精神氣極好,六部之中當屬吏部和兵部是重中之重,他能負責吏部多年,也的確是有些能力在身上,甫一覲見,就條理清晰地奏報這些年他在吏部的工作情況。

鄭寬是侍中鄭孝之子,二位門下侍郎之前都在鄭侍中手下做事,自然對鄭寬有所偏向,此刻認真地聽著,連連點頭。

張瑾微微闔眸,側顏好似籠了一層霜。

但他不曾開口,冷眼看著這一幕,沒有他松口,就算女帝怎麽爭取,鄭寬想拿下這個位置絕不容易。

“陛下。”

門下侍郎歷良才上前道:“鄭尚書這些年做事認真,經驗獨到,臣以為,如今沒有人比鄭尚書更適合勝任右仆射一職。”

姜青姝微笑著問:“如若鄭卿升為右仆射,繼任吏部尚書之位又該是何許人也?”

另一位門下侍郎蔣延連忙道:“臣聽聞工部侍郎崔琿能力超群、品德高尚,或許堪當此任。”

崔琿,是張黨的人。

提拔一個鄭寬,換一個崔琿擔任吏部尚書。

從此以後,刑部、吏部、戶部都是張瑾的親信,這個買賣怎麽算不虧。

姜青姝再次看向張瑾,“張卿覺得呢?”

張瑾靜了靜,似乎是在權衡思考,片刻後,他頷首道:“但憑陛下定奪。”

……

議政結束以後,姜青姝叫中書舍人去擬旨,再叫阿奚去送張瑾,最後讓鄭寬單獨留下。

鄭寬忐忑地立在殿中,垂首凝視著腳尖。

混跡官場多年,尤其是在吏部做事,需要比旁人更圓滑機敏些,對於小皇帝為何突然看中自己,他心裏約莫是明白一二。

姜青姝先道:“阿漪,給鄭……仆射,賜座。”

鄭寬慌忙擡手謝恩,鄧漪搬來一把椅子,鄭寬連忙忐忑不安地坐下,聽到面前傳來輕微的腳步聲。

女帝從禦座上起身,已經慢慢走到了他跟前來。

陛下一站起來,鄭寬就不敢再坐,慌忙站了起來,卻被她親自擡手一按肩膀,又一屁股坐了回去。

鄭寬:“……”

姜青姝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唇角微微上彎,嗓音悠然:“鄭卿是朝中老臣了,資歷深,朕雖身為皇帝,卻繼位不足三年,日後卿為右相,輔佐朕治理國家,朕也要多多請教愛卿。”

鄭寬簡直如坐針氈,忙道:“陛下言重,這些是臣的本分。”

姜青姝笑了笑,壓低嗓音,緩緩道:“鄭卿今日也看到了,侍中年邁,朕不忍讓其繼續在朝中操勞,只是這樣一來,原本三省四相,竟令張瑾盡數獨占,連朕也不得不避其鋒芒,若非信任愛卿,今日也不會費盡心思為卿爭取右仆射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