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拂劍朝天去2(第2/3頁)

天子心思深沉,也許是在籌謀什麽。

姜承晝這下端正了態度,起身拜道:“臣弟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姜青姝看他這樣認真,只是笑了笑,沒有多解釋。

她並不確定崔琿有沒有做什麽不好的事,也沒有指望韶音能幫什麽忙,只是……既然她和韶音有過一面之緣,又恰好知道韶音處境不好,順手幫她一把又如何呢?

做人外室,總不及做宮廷女舞師,可以堂堂正正地活著。

還有崔家……

她遲早也把他們料理了。

隨後,祈王便尋找機會,在一次文會上與吏部尚書崔琿熱情地攀談起來,祈王一向擅長交際,當下對崔琿勾肩搭背,好不自來熟,一頓談天說地,加之數個美人在一側奉茶,當即讓崔琿稀裏糊塗地迷了眼。

祈王還聊到興頭,還隨手贈送了崔琿一些價值連城的奇珍異物,並邀請崔琿去幾日後的酒宴。

崔琿雖一頭霧水,卻不好拂了這小王爺的面子,客氣地答應了。

取得對方信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這其中吃喝玩樂必不可少,須知一個平時萬般警惕的人,一旦喝醉了酒,那可就不一樣了。

開春以後連續三月,西邊都頻頻傳來捷報。

二月中旬,汲、伊二城收復,西武國喪失兩位主將。

西武國大軍受重創,一路往後急撤數十裏。

三月初,霍淩再次於陣前斬下敵軍主帥頭顱,令敵軍軍心再次渙散,潰不成軍。

三月中旬。

庭州收復。

此消息火速傳入朝廷,當即一石激起千層浪,滿朝上下無不慶賀,連姜青姝也露出了笑容。

至此,丟失的幾座城都收回來了。

這一仗斷斷續續地打了一年,兩國勞民傷財,皆折損不少兵力和將領,然而西武國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此番西武國國君應戈經過去年之戰,似乎是輕敵了,以致於一失先機,便步步失機,節節潰敗。

西武國似乎沒了戰意,向大昭提出休戰交涉。

他們請求議和。

若能止幹戈,自然是好事,

然而。

就在滿朝文武都在商量著化幹戈為玉帛,盡快停戰、恢復邊境太平之時,霍淩卻上書天子,請求繼續率軍進攻。

單收復失去的城池並不夠,霍淩心裏的一團火憋了許久,只想著狠狠收拾他們一頓。

這小將軍在奏折裏寫:

“自西武國君登位以來,致使周邊數國屢生戰亂、不得太平,其屢犯我朝邊境,殺我百姓,屠我將士,野心昭然,今日若不將之踏平,他日必卷土重來。”

將之踏平???

好大的口氣。

朝中有一半人贊同,也有一半大臣反對,認為如今局勢於大昭有利,不如趁機開些有利的條件議和算了,若是逼急了西武國,只怕是會落得個兩敗俱傷之局。

但姜青姝考慮再三,卻直接準了。

既然霍淩如此勢在必得,那她何不信他一次。

原忠武將軍唐季同早已被升為鎮軍大將軍,安西平定後暫時駐軍不動,考慮到步韶沄病情惡化,讓其總領安西軍政。而霍淩則被升為忠武將軍,加征西將軍,著其繼續出征。

詔令剛一抵達邊境,翌日天色微亮,霍淩再度率一萬驃騎繼續行軍,深入西域。

霍淩這一次出盡了風頭,若說當初火燒糧草是震驚朝野、一戰成名,如今便是真正的名留史冊。

朝中眼紅之人甚多,但無人會在明面上表現出來。

單就張府這幾日,便已收到數個拜帖。

他們需要一個主心骨來安定心緒,否則就憑霍淩這樣的立功速度,如果不加以阻止、任其發展下去,就怕會成為下一個趙家。

周管家一連回絕數人,皆說張司空不見客。

左領軍衛將軍許騫負手來回徘徊,急道:“都這種時候了,司空倒是不急麽?”

周管家面色平靜,淡笑道:“急又有何用,老奴也勸將軍莫要著急上火,霍淩功勞再大,便是被提拔成了正一品,又能如何?他再厲害也只有一人,比之昔日滿門武將、手握數個軍權要職的趙家,所差甚遠矣。”

趙家之所以有威脅,不僅僅是因為趙德元一人有多厲害,更多的是因為滿門都是武將,其舊部也都分散在各個軍隊之中擔任校尉等,一旦處置其中一個,其他位居要職的武將心生不服,便會生變。

這霍淩再厲害,也只有一個。

怕什麽?

許騫聽他這樣一說,當即心安下來,忙道:“真不愧是司空身邊之人,周先生遠見,在下慚愧。”他又悄悄湊近一步,試探道:“只是不知……司空近來有什麽打算沒有?”

周管家負手而立,緩聲道:“世間萬事,我家大人心中都有計較,時機到了自會言明,許將軍不必心急。”

許騫聽他這樣說,便松了一口氣,心中暗道:真不愧是張司空,他還在因為霍淩的事自亂方寸,司空就已經有了其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