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阮東家(2)

“趁著陰雨天,那些不用做農活的時間,屬下就偷偷在村裏收購老母雞,再往縣城的大戶人家家裏賣,從中賺些牙錢。

“只要去時給他們家裏的管家拎上幾包糕點果子,那些管家以後見廚房需要買雞,或者府裏哪位主子需要補身的時候,就會想起屬下,派人來屬下手上買。

“因為縣城采買的人不常來村裏,村民有時候想賣東西也找不到門路。所以屬下去收購的時候,只說有人願意買,他們就直接賣給屬下了,也是圖個方便。

“那一只雞,買來時只需二百文錢,賣出去卻能賣到五百文錢起步,也就是半兩銀子。

“有時碰上富貴人家辦喜事,說兩句好聽話,甚至還能賣到二三兩銀子。

“屬下就這麽賣了小半年的雞,攢下了十四兩銀子。”

旁邊,李塔他們幾個聽得瞠目結舌,怎麽也不敢想象這是阮富鑫十二歲的時候就能幹出來的事。

他們在家幫爹娘鋤地,從小鋤到二十歲及冠,那也沒見過十四兩銀子啊!

阮富鑫這小子,長得一副敦實憨厚的樣,花點子挺多啊!

蕭望舒單手撐著額頭,聽完這段之後似笑非笑,意味不明的說了句:“繼續。”

這故事出奇的雷同,她小時候應該也幹過類似的事。

現在她看阮富鑫的感覺,就像一個老年版的她,看到了一個幼年版的她。

實在有趣。

阮富鑫也不知道她是什麽意思,只能聽命繼續道——

“後面這事被爹娘發現了,他們把屬下打了一頓,說屬下是個白眼狼,私吞了那麽多銀錢,不知道孝敬父母。

“他們在屬下屋裏一通翻找,翻出來五兩銀子之後,娘就帶著弟弟去縣城買糕點吃,買新衣裳穿去了。

“當天晚上,爹從她們那裏要了一兩銀子回來還給屬下,還給了屬下兩塊糕點和一張烙餅,讓屬下拿著那一兩銀子繼續在村裏買雞掙錢,只是掙的錢一定要交給他們。

“他說屬下年紀小,自己管不住這麽多錢的。”

說到這裏,阮富鑫自嘲的笑了笑。

真是他的好爹好娘!

“不是!富鑫,你還真聽了啊?”李塔已經開始替他生氣了。

李鈞在一旁涼嗖嗖的提醒著:“哥,他那會兒就十二三歲,不聽能怎麽辦?”

十二三歲的孩子,有多少敢忤逆父母的話的?

阮富鑫點點頭,說著:“確實,那個時候年紀太小了,還是怕被爹娘趕出家門,他們能找到多少錢我就給了他們多少。至於他們找不到的,我就自己攢著了,不然都是我弟的。”

憶春忍不住開口問著:“真是稀奇!同樣是兒子,你們那邊怎麽這麽偏心啊?”

阮富鑫想了想,答著:“我們那邊幾個村子都是這樣,因為父母年老後,幺兒的身體是最年少健壯的。

“所以父母都要跟著幺兒生活,靠幺兒養老。

“村裏的人對最小的一個兒子是最好的,其余兒女都要讓著那個弟弟。”

張觀業回想一下,也點頭應和:“在京郊往南,鄰郡的一些偏僻村莊裏,確實有這種習俗。”

“這習俗也太神叨了,聽了真氣人!”憶春滿是不悅。

阮富鑫再次自嘲的笑笑,說著——

“我還算是好的,還沒娶妻。上面三個哥哥娶妻時,爹娘根本沒給彩禮,全是三個哥哥在外給人做苦工掙的。

“到了新嫂嫂進門時,娘還在惦記人家嫁妝,想用三個嫂嫂的嫁妝給弟弟砌一間磚瓦房。

“最後還是嫂嫂們鬧起來,說要告官,要去衙門,娘才歇了心思。

“後面幾個哥哥嫂嫂就鬧著要分家,分出去之後,他們被爹娘和村裏人戳著脊梁骨罵了好幾年。

“二嫂還因此投河自盡了,留下二哥帶著一個年幼的孩子。最後二哥帶著孩子搬了家,不知去了哪裏。

“鬧出人命之後,衙門的人也來查過。因為二嫂是投河自盡,也不是什麽冤殺案,那些官吏只能把裏正斥責了幾句。

“衙門的人走後,裏正大發脾氣。從那之後,村裏人說話就收斂了許多,娘也不敢像以前那麽指著嫂嫂們的鼻子罵了。”

張觀業搖了搖頭,嘆道:“這習俗我也只是聽說過,沒想到這麽腌臜。”

蕭望舒的指尖在座椅扶手上輕叩兩下,提醒著:“好了,繼續講吧,之後呢?”

阮富鑫回過神來,繼續講著——

“之後見村裏的老母雞沒剩多少了,我就從鄰村收購了些,還和周邊幾座村子的村民談得不錯,讓他們有家禽家畜要賣的時候都來找我。

“至於我們村裏,村民找來的其余菜果野味我也收,往周邊縣城的大戶人家或者酒樓裏賣。

“在那兩年時間裏,我陸陸續續攢下了近兩百兩銀子,準備去縣城裏面安家,盤下一座宅院用來屯放貨物,再買輛馬車,雇幾名勞工,以後轉賣東西也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