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婚 ◇(第2/3頁)

上首的年輕陛下撫掌而笑,連說了三個好字,應允了。

虞三郎磕頭謝過皇恩,再起身時,翁婿倆相視一笑,眼中有屬於翁婿彼此之間的默契。

若是沒有那日兩人對政策、對天下的談話,虞三郎怕也會與其他人一樣,以為女婿是看在女兒的面子上封了自己做高官,他斷然會拒絕。然而有了那次的暢談,他心知陛下日後的布局,也知道他對自己抱了多大的期望,他要做的事有很多,不能推辭、不能逃避,也不能做不到。

哪怕不為了心中抱負……為了女兒往後能夠安穩當著皇後,他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小兒子尚小,女兒需要當爹的有實權給她撐腰。

人都說好事成雙,繼封官賞賜新府之後,不久宮中就傳出消息,帝後要大婚!

宮裏下聘那日,從皇宮大門口擡到國丈府的聘禮絡繹不絕,幾乎如流水般整整擡了一日,皇帝下聘毫不手軟,遠遠超出了歷朝歷代給皇後下聘的規格。

也由此引來的大量百信的圍觀。

也是這時,虞憐是昔日魏國公府那位六姑娘,新帝是死去的東元侯世子的真相才被老百姓們發現。

這一日,整個京城都沸騰起來。老百姓們走街串巷爭相告知這個驚天消息。

不但下聘那日國丈府被圍了個水泄不通,就連之後的日子裏,幾乎每一日都有人在國丈府門口轉悠,想偷偷瞧瞧“六姑娘”。

虞憐回娘家住的這段時間,就被蹲點的老百姓“抓包”了好幾回,每一回都是帶著弟弟出門玩被瞧見了,老百姓也不知道為啥對她報有極大的好感卻一點都不怕她這個未來皇後。

確定是她之後,上來就激動地紅著臉喊她六姑娘,喊完又支支吾吾說了一些語句不通的話,大意是表達見到她的激動之情,隨後又用“她終於苦盡甘來了,老天有眼好人有好報”之類的目光看她。

有一些激動的大嬸奶奶輩的老百姓膽子大,還敢雙手抱住她細嫩的小手,緊緊抓住,激動得眼淚都出來了。

“我知道,我就知道,這麽好的姑娘,一定會有好命的,果然啊……上天終究不負人,有情人終成眷屬誰不高興?”

虞憐印象很深,那位老奶奶似乎就是四年前她要進東元侯府之時在門外心疼她遭遇含淚感慨並對她殷殷叮囑的那位,四年下來,老太太頭發更白了,人卻很精神,雖然是普通老百姓,跟權貴有著天然的隔閡和差別,但看向虞憐的目光跟普通的慈愛長輩沒什麽不同,虞憐也因此生出諸多感慨。

後面便不太常出門了,安安分分在家待嫁。

縱然那些老百姓對她並無惡意,只是類似於見到話本子主角的那種激動,但虞憐也不想因此多生事端,幹脆指派了丫鬟專門在外面候著,若有人在府外徘徊,便贈與點心糕點,勸人回去,別誤了生計,還說待大婚之日,再來國丈府吃喜糖。

那些徘徊不去想見著虞憐的百姓才逐漸散去。

但京城上下卻因為帝後的真實身份和帝後大婚變得熱鬧起來了,也讓這個冬日變得紅紅火火。

這幾年流傳在民間的那些關於六姑娘和東元侯世子的各種版本的話本子如今因為主角的重新歸來不再售賣,但卻被人收藏。現在酒樓裏茶館裏說書先生說的故事又變了。

東元侯世子詐死,忍辱負重,終於奪得天下,給予了心上人最大榮耀,而背地裏默默付出的女主角,也因為男主角的回歸,終於有了依靠,從此白頭偕老,當一對最恩愛的帝後情侶。

這是最正常的版本,雖然有美化和添油加醋的部分,但大體是沒差多少。

虞憐從弟弟嘴裏聽到最離譜的版本是前朝狗皇帝對她懷有愛慕和不軌之心,為了得到她,陷害“忠良”東元侯父子,處死東元侯世子,而她對未婚夫卻貞烈癡情,寧死不從,於是在未婚夫砍頭那日才穿了嫁衣進東元侯府,狗皇帝礙於外界的眼光只好放棄讓她入宮,誰料到東元侯世子只是詐死,他忍辱負重,苦心籌謀,終於四年後將天下從狗皇帝手中奪了回來,和心上人未婚妻有情人終成眷屬。

虞憐一口茶都噴了出來。

直呼好家夥。

要不是她是當事人都信了。

這裏面的愛恩情仇,竟是一點邏輯毛病都沒有,若是不知內情聽了,還當真以為這就是真相……

“……”

那位背地裏編故事的天才不穿到現代當編劇都可惜了。

編故事的天才這會兒正大牢裏和前朝九皇子大眼瞪小眼,忽然打了個噴嚏。

他歪了歪頭,一定是憐兒想他了。

該死的華極當上了狗皇帝翻臉不認人,大約是怕他跑到憐兒面前,所以打從大軍進京那日起,就指派給他極重的任務,命他搜尋捉拿舊朝皇族余孽,比如眼前這位油鹽不進的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