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敲打張太後

朱厚熜搖著頭:“不止如此。登基詔書中明列81條新政,大量裁撤約束內臣計18條,11條是專門裁撤皇兄任用的一些職官,另外還有4條則是針對因皇兄而起的武官任用,4條明確說的正德朝弊政。第一條大赦後,第二、三條就是為過去十六年曾受打壓的官員平反……”

他簡略介紹了一下才說道:“這大位是皇兄傳給朕的,朕君臨天下,登基詔書就先說皇兄一朝如此多弊政,鄙薄皇兄?”

張太後聽他說完,又氣又委屈。

就算兒子之前是胡鬧了一些,但登基詔書這種近乎新君對前任蓋棺定論的東西,楊廷和他們真是一點情面都不給兒子留。

這樣的臣子,也好意思說自己是忠臣?

但這個皇帝,又說什麽大位是皇兄傳給他的。

是照兒嗎?明明是本宮選的你!

“皇帝……後來命他們改了?”張太後先問道。

朱厚熜嘆了口氣:“自然要改。皇兄於朕有恩,朕不能不顧皇兄的身後名。”

張太後知道他這也是暗示自己,他有恩報恩。但是後面如果有不愉快,他是敢不斷摁著朝臣脖子讓他們聽話的,何況後宮裏?

宮中本來就極少有純粹的“家宴”,朱厚熜這番作秀,也帶著自己的目的。

如果不知道邵太妃移居的貓膩,朱厚熜本來只會跑步時順帶過來看望問候一下而已。

但現在,他必須提醒一下張太後了。

他既然已經登基,張太後低調一點才是福氣,這不是她秉承遺諭參與大事的階段了。如今皇宮之中,只能有一個人的聲音。

先表了表顧全他兒子身後名的“恩”,朱厚熜這才說道:“太後,侄兒還有一事要跟太後打個商量。”

“……什麽事,皇帝請講。”張太後隱約有預感。

朱厚熜笑著說道:“祖母年齡大了,住在未央宮似乎不合適。一則祖母雙目已盲,多年來積病在身,這需要時常動動身子骨,所以便得院落開闊一些。二來待我母親她們抵京,到了宮中也需安排住處。三來未央宮畢竟是後宮居所,侄兒明年大概要選秀大婚吧?祖母年高,到時也不能搬來搬去。”

張太後聽他直截了當地提起這個問題,緩緩放下了筷子。

邵太妃表現得有點害怕,但朱厚熜捏了捏她的手,她也就緊緊抿住了嘴。

“皇帝準備什麽時候接興獻王妃進京?”張太後看向了他,“聽說今日在行殿中,皇帝還說了要追尊興獻王,為王妃加封太後?”

宴無好宴,這一點張太後現在感受到了。

但朱厚熜卻絲毫沒覺得這樣太迫切了一般,坦蕩地笑著說:“自然要盡快接母後過來。伯母,都是一家人,宮裏更熱鬧一點不好嗎?”

張太後想起了鶴齡說皇帝總冷落他的事,皮笑肉不笑地反問:“一家人?”

“自然是一家人。”朱厚熜不是小年輕,擡手給她夾了夾菜,“伯母,朕知道,如果朕過繼成了您的兒子,您覺得有禮法約束更加放心一點。但只要伯母相信侄兒,朕說了要代皇兄盡孝,就絕無虛言。只是伯母若要朕不認親生父母,那就是為難朕了。若是因此壞了一家人的情分,那更是不值得,您說對吧?”

“那皇帝想跟我商量的事,想如何安排?”

未央宮一事,他這麽幹脆又這麽著急地今天就來攤牌了,張太後幹脆帶著些悶氣問出口。

他準備怎麽安排,就是以後怎麽對待這個伯母和他的親生母親。

“今日前去清寧宮謁見皇嫂,見那裏久未修繕,頗為陰冷,皇嫂久居恐怕對身體也不好。依侄兒想法,不如讓皇嫂搬來仁壽宮,太後與皇嫂都住在這裏,也有個家人陪伴,您說是不是?”

張太後不置可否,朱厚熜繼續笑道:“至於清寧宮,侄兒命人重新整修一番,正趕得上我母後她們回頭進去住。當然了,若是伯母覺得整修後的清寧宮更好,換過去住也一樣。總而言之,兩宮各居一位太後,侄兒也是準備過幾日就讓外臣們也一同議一議,給伯母加上尊號的。”

“給本宮加上尊號?”

朱厚熜點著頭:“理所應當。伯母,侄兒既然做了皇帝,母後若還只是王妃未免不像話。不過,伯母勞苦功高,皇伯本也是我父親兄長,侄兒又豈會不敬伯母呢?”

他再次嘆了一口氣:“侄兒今日提議一家人吃個家宴,就是想把這個話題先說清楚,免得日後嫌隙越來越多。伯母,如今侄兒已經登基了,您往將來看,難道不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不希望侄兒早日生出皇子來,您有個孫子抱?”

“不是說直接去就藩嗎?”張太後微微嗤笑。

“那也不能在繈褓中就送去啊。”朱厚熜仍舊真誠地說道,“這事是能議出個章程的,照朕的意思,朕並不怕將來會有大位之爭。只要教育得法,旁邊無人攛掇沒那念想,又如何能起得了異心?真有異心的話,那就是謀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