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再添點氣氛

“張佐,你把這封奏疏送到內閣,另外傳朕口諭:寫敕遣官奉迎興獻王妃宮眷來京,以崔元為主,安排好護衛,內臣你安排兩個人。告訴閣臣們,太妃現居於未央宮,朕欲先行整修清寧宮迎接太妃、母妃暫住。”

把批復過的奏疏放在了一起,朱厚熜站了起來到乾清宮殿外。

到此刻,剛才那些情緒就已經拋之腦後了。

如果他一直這樣,只要朝臣願意,他朱厚熜將天天被各種各樣的奏疏氣暈。

誇大其詞互相攻訐的,忠言逆耳沖他而來的。

朱厚熜想長壽點,就得早日學會把這些雪花般飛來的事如何準確的劃分好類別。

就那四個字:輕重緩急。

他朗聲說道:“就查到這裏。奏疏留档送回六科廊,各庫賬冊都還回去。黃錦,把他們的東西都收起來存到暖閣裏。”

回到西暖閣中之後,他繼續看奏疏。

這一封同樣重量級,是以吏部尚書王瓊為首、九卿等官一同聯名,請天子開經筵日講的奏疏。

【天眷皇明,篤生神聖,入繼大統,天下臣民莫不延勁以往太平。書曰:慎厥終惟其始,願陛下勵精初政率由舊章,取祖訓一書日夕觀覽,守以為法。退朝之暇親裁章奏,或召見大臣面議可否。舉經筵日講之儀……】

朱厚熜拿到看了之後嘖嘖有聲。

這封不是自己查賬鬧的,本來就會有這麽一封奏疏過來。

早朝午朝晚朝,經筵日講,親裁章奏,召見大臣……

所以好皇帝既得是個好學生還得是個997的工作狂?

但接下來的一封奏疏就應該是查賬鬧的,又是一封文官之間互相開幹的奏疏。

兵科給事中彈劾兵部尚書和順天府巡撫諂媚權奸。

讓人感到很刺激。

一個正七品的六科言官,彈劾正二品的一部之首和正三品的副都禦史,什麽證據也沒有,就一句諂媚權奸,是哪個權奸都沒說。

這就是風聞奏事的言官嗎?太刺激了。

相當於縣級幹部直接實名舉報部級甚至副國,還沒任何實據。

目前為止,朱厚熜這邊堆起來的奏疏中,六部九卿包括四個內閣大臣,人人都被彈劾了一個遍。

如果只看這批奏疏,再想想魏彬他們吐出來的財產,生動地詮釋著什麽叫一個好人都沒有。

這就是未來不能那麽樂觀的原因:錢啊!

就跟嘉靖曾咆哮“朕的錢”一樣,哪個人能輕易讓出自己的利益?

魏彬他們若不是很清楚楊廷和他們正在磨刀霍霍,哪裏能那麽果斷破財消災保條小命?

朱厚熜想著明天朝會的可能場面,看著這些奏疏心裏琢磨了一下就決定了:再添點氣氛!

……

就在朱厚熜津津有味地“學習”著朝臣們的奏疏時,張佐也再次到了文淵閣。

“興獻王妃?”楊廷和他們起身後確認了一句。

張佐明白他們的疑惑,但知道這只是他們的僥幸。

於是張佐笑著說道:“陛下實為知禮聖君,閣老們,不是王妃,現在應該稱呼什麽?”

毛紀急急忙忙地問:“張公公,陛下何故初登大寶便欲大修宮殿?此乃……”

張佐立刻彎腰行禮:“毛閣老,咱家只是來傳個口諭,還望恕罪。”

說罷就告辭走了。

“這……”毛紀覺得就沒一天消停的,今天又出了新的幺蛾子。

楊廷和嘆了一口氣:“呈進去的奏疏,全部留中著。除了視朝的那一封,現在只先批了這一本!”

“是哪一本?”毛紀緊張地問。

楊廷和遞給了他們:“宸濠之亂敘功,著王守仁進京。”

幾人眉頭微凜:宸濠之亂可謂是如今諸多事務的一個症結所在。

寧王所代表的藩王宗親,在內臣、佞臣的幫助下恢復了護衛軍。

楊廷和當時也以為朱宸濠不可能謀反,甚至在沒與其他閣臣商量的情況下恢復了寧王屯田的權力,這才使他有了叛亂的資本。

朱宸濠多年來養盜劫財,利用大行皇帝無子的狀態與朝中許多官員暗中都有來往。

一朝起兵,號稱三十萬的大軍卻僅僅過了月余就被王守仁平定。但這個時候,當時的正德皇帝又已經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

其後搶功鬧劇、南征變南巡,最終竟演變成為天子落了水,回京之後開始病重直至如今。

對王守仁及真正平叛官軍的功勞如何評定?怎麽界定隨天子“南下平叛”的官軍們的功過?犒賞銀子哪裏來?以後怎麽防範藩王再度作亂?

現在新君已經登基了,這件事確實不能再拖下去。

“王守仁是該進京一趟。”梁儲悠然坐到了廳中一側的椅子上坐下開始喝茶,“但他是王德華提拔起來的,王守仁能被允許便宜提督軍務也是他五年前請的旨,王德華之功如何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