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楊府台,有人要害你爹

刑部尚書掌管天下刑名,這個職位自然不可能由完全沒有經驗的人來擔任。

而這個職位是正二品,也只能是已經達到這個品級或者稍次一點的人才有希望。

京城暗中用力的人們隨後被一個奇怪的升遷攪亂了思緒:夏言以兵科都給事升任南京都察院右僉都禦史。

南京都察院是不設左職的,按例只有右都禦史、右副都禦使,這正四品的右副都禦使就是南京都察院的第三號人物了。

但現在的南京都察院還有一個特別的人:胡瓚。

因為他本身就是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因此在南京提督操江的他仍然是這個職位。

而去年張子麟南下,胡瓚一直與襄城伯李全禮一起在長江剿匪,頗有功勞。

夏言又參與了裁撤在京官軍冒濫和重設三大營一事。

對夏言的這個敘功頓時打亂了許多京官大佬的節奏:胡瓚可能要升官了。

他也是正四品,他不可能來做這刑部尚書。他可能在南京往上再走一品,那麽南京就會有一個正三品得挪窩。

正三品挪去哪?

孫交頭都是大的,楊廷和也不免看了看張子麟:在東南有什麽我不知道的暗中布置?

廷推的初步階段,提名人選的過程裏,張子麟終於開口了:“應天巡撫、南京工部尚書李充嗣,歷任刑部主事、粵州通判、隋州知州、陜西按察使司僉事、雲南按察使。巡撫南京諸府時,李充嗣於宸濠之亂亦有功,尚未升賞。李充嗣任南京工部尚書,兼領水利事,疏浚蘇、松河渠、吳淞江,開白茅港。三年國策有水利水患事,李充嗣也頗有心得。”

好嘛。

他到北京做刑部尚書的話,有兩個位置都空了出來:應天巡撫和南京工部尚書。

之前是李充嗣兼任著。

王瓊和孫交都看了看張子麟,又看了看工部尚書李鐩,隨後還看了看王守仁,最後再看向楊廷和。

南京工部與北京工部自是業務密切,李充嗣與李鐩又天然可以在今後三年水利水患一事上主導。

宸濠之亂平叛,這個李充嗣與王守仁可以敘敘舊。

另外……他是成都府人,楊廷和的同鄉。

至於資歷,李充嗣在巡撫南京前,一直做的都是刑名工作,基層經驗豐富無比……

王瓊和孫交面面相覷:這個人選真絕了。

廷推主持人孫交咳了咳:“可為一選,諸位可還有其他人選?”

他看著蔣冕、石珤、費宏:你們仨就沒點進取之心?

可現在大家心裏想的都是別的。

胡瓚是不是要升右副都禦使巡撫應天?南京工部尚書又會是誰?

夏言這個皇帝最早升職的人,去南京是要做什麽?

……

夏言這一下升得也不可謂不快。

兵科都給事是正七品,雖然他的實際影響力是很容易被言官品級掩蓋的。

南京不算中樞,所以南京的正四品也不見得比北京某部的正五品郎中要更顯赫,都察院在南京又算得了什麽?

南京各衙門裏,都察院屬於最沒事做的了。所謂:“院在太平門外,惟操江、全院間來同堂。四五禦史,雍容禮貌,體統森嚴,殊無事事。”

操江都禦史的實際地位就是最高的了。

但品級上去了,意義不小。

夏言接受完同僚的道喜,心裏卻在琢磨著陛下對他的勉勵。

這個南京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可能沒什麽別的職權,但可以上奏。

他是天子親自提拔的人,這就夠了。

而此去南京,陛下沒有多說什麽,只讓他繼續細心察事,多多建言獻策,不忘言官本職。

還是黃錦提醒的那句“陛下寬仁愛民”最為重要吧?

和老百姓最直接相關的是什麽?夏言想來想去,也只想到賦稅、徭役、匪患、天災、吏禍幾點。

更多的東西,夏言自然也想得到,新法、富國、京營……

他有些惆悵:此去南京,是去龍潭虎穴啊!

廣東春早,楊慎看著桂萼一臉冷笑地看著自己,只是愕然說道:“桂府台言重了吧?”

桂萼連連搖頭,話裏全是挑事語氣:“我問楊府台,你轄下番禺、南海、順德、香山、新會、陽山、連山、東莞、新安、三水、增城、龍門、清遠、新寧、從化,這十四縣再加上連州,各縣州科則,你俱知來龍去脈否?正德五年朝廷準廣東沿海軍民疍戶可私煎海鹽,以代補征,你可知為否?”

楊慎呆了呆。

“海北鹽課提舉司歲辦原額兩萬七千四十引二百斤,弘治年間減為一萬九千四百八十三引四百九十斤,其中還有七千余引可折色,你知是為何?”

“……”

“弘治十八年準灶丁可按田畝計算丁役優免,一丁至三丁者、每丁免田七十畝。四丁至六丁者、每丁免田六十畝。七丁至十丁者、每丁免田五十畝。十一丁至十五丁者、每丁免田四十畝。十六丁至十九丁者、每丁免田三十畝。三二十丁者、全戶優免。你廣州府的灶丁有多少,優免有多少,楊府台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