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今日嚴嵩全場最佳!

“閣老勿憂,用修只是先察訪一番情況而已。”蔣冕勸慰。

楊廷和心裏一痛。

“閣老勿慮,用修胸有成竹。廣州府諸官皆在,無人能有如此大膽。”費宏也勸。

楊廷和心裏拔涼拔涼的。

“閣老勿急,陳金總督兩廣,梁叔厚素有威望,絕不會生亂。張孚敬不是說了嗎?汪鋐已加派臬司衙門親兵看護。”

楊廷和眼前又有點黑,他艱難地看向皇帝。

朱厚熜感嘆道:“大明養士百余年,仗節報國,莫過於此舉!”

嚴嵩:……陛下,我師相年紀也不小了,這麽大一頂高帽蓋他兒子頭上,別真又再急暈他了。

楊廷和真後悔,真的。

選是只能選你的,選了你之後不該還想革弊圖新的,我該學梁儲趕緊跑,功成身退多好。

我更不該惹廣東的騷。

看你金杯共汝飲之後更不該請奏讓楊慎去廣東的。

兒砸?

你是傻啦還是瘋啦?

“莫慌!莫慌!先喝點參湯……”朱厚熜一臉關懷。

從今天開始,一定要好好注意楊廷和的身體了,不能讓他病倒。

老年學習班頻率降低吧。

朱厚熜沒想到喊出“國家養士百年”的楊慎內心裏還真有這份家國情懷,又或者僅僅是為了證明他自己?

熱血中年憤青南下廣東之後竟有這樣奇妙的展開?

是哪位天使大姐幫朕出的這個主意啊?

看看:楊廷和!定策之臣,選立新君,穩居首輔!

他的親兒子,跟欽差有什麽區別?

不!還是有的,這意味著大明老大跟老二意見高度一致,思想空前統一,意志堅定不移!

朱厚熜能理解楊廷和現在的心情,所以他現在的關懷發自肺腑。

您要長命百歲,請一定一定的。

除了楊廷和之外,在場十六羅漢個個心情復雜,大多數心裏都長舒了一口氣。

天下士紳這次知道該盯著誰搞了。

好你個濃眉大眼的楊廷和!你選立新君,就是為了玩這波大的啊你!

——大多數地方官員尤其是士紳們哪裏知道朝中究竟是什麽局面?

所以,到底是楊慎並非親生,還是楊慎考中狀元真有內情?

人可以憨,但不能憨到這種程度。

楊廷和一生高呼忠君為國,晚年竟遭此報應……還是親兒子。

“陛下!”蔣冕一臉正義地說道,“依國法而行查逃避賦役,便已經如同是改革賦役,而且更甚之。田賦額數開國以來幾無更改,若廣州一府今歲便收上那麽多糧食,今後豈非成了定例?陛下需速下旨意,勿使用修壞了大局。好在用修只是察訪民情,並未說如何處置。”

楊廷和很久沒有這麽感激地看蔣冕一眼了。

王瓊也頭皮發麻地說道:“不可如此著急。陛下,如今諸省皆在觀望廣東,楊知府此舉無異於告訴諸省,新法既要改各地額定田賦,還要大肆清理隱戶,重造魚鱗冊、黃冊,重申官紳優免之令而實行之。陛下,京營未成……”

是的,楊慎就是一腔熱血捅了這麽大的簍子。

難道陛下是真的忍心先拿廣東釣魚嗎?還不是因為這廣東新法實際上牽涉到全天下官紳的利益。

正如眾人皆知,廣州一府那消失的五萬余頃良田,每年就代表著數百萬兩白銀的利益。

廣東省呢?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呢?

楊廷和為什麽一聽消息就暈過了去?為了這麽大的利益,楊慎是真的可能死於意外啊!

而楊慎不僅僅是楊慎,是他楊廷和的親兒子啊!

中樞竟然已經決議搞得這麽狠?

不不不,大家還在學習更周全的法子……

王瓊說得就更直白了:京營還沒徹底練成呢,楊慎這是真的把大明一個巨大炸藥包的引線給點燃了。

天下處處皆反可怎麽辦?

朱厚熜還在感慨:“怪不得王卿當時說,若是能夠正本清源,歲入倍之毫無難處……”

楊廷和滿眼都是憋屈:陛下,別說了,別說了……

是的,廣州府一個府就有五萬余頃消失了的良田。如果真的都入冊,每一畝都征田賦,按最低標準來,兩百多萬石。

整個廣東現在一年的額定田賦是多少?一百萬石出頭。

留下六十多萬石,四十萬石解運到京庫,這就是整個廣東每年為朝廷提供的主要產出。

現在,廣州一府眨眼間就能把這個數字變成三倍多。

只要較真就行!

天下都較真,明年大明就能歲入倍之。

楊廷和哽咽地說道:“陛下……”

朱厚熜收了感慨,連聲說道:“用修有如此忠君報國之意,朕心實慰。閣老勿憂,眾卿,快快議一議此事如何處置。廣州府既已開始碰這問題,眼下一是不能在廣東顯出退讓之意,二又不能讓其余諸省人心惶惶。用修之策,也非朝廷正在商議的妥善周全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