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黑鍋很大,楊廷和忍不下

沒有人敢事先擅自去看那封奏疏裏的內容。

因為用了這種酷烈的方式,那封奏疏就是引線,燙手。

現在,奉天殿內外只能在壓抑的不安中等待皇帝看完那封奏疏。

楊廷和眼中是沉重的擔憂:用腳趾頭也能想到,這奏疏必定與新學問有關,與新法有關,與他楊廷和有關。

工部尚書李鐩則已經腳趾頭發麻:這李翔在他的工部當差。

王瓊、張子麟在腦子裏極速回憶著關於這個新科進士的資料。

李翔,廣州府新會縣人,正德十四年鄉試中舉,上一科會試落榜了。第二次會試就能考中,雖然只是三甲二百三十七名,但剛剛二十五歲,堪稱英才。

父親早亡,母親在正德十年去世,使他錯過了正德十一年的鄉試。要不然,他中進士的時間可能還要提前三年甚至六年。

如此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正德十六年落榜後剛剛回鄉成了親,為什麽就要留下孤兒寡母走向絕路?

朱厚熜看也已經從奏疏裏看到了這些自陳,他看完這封絕命諫之後緩緩地合了起來,看向了張佐。

參策們不禁心裏一激靈:張佐提督著錦衣衛,奏疏裏究竟寫了什麽,讓皇帝看完之後第一反應是讓錦衣衛去查?

張佐彎了彎腰,先離開去找駱安和張鏜。

錦衣衛及內廠知道了這件事之後,應該快從之前許多的資料裏循著線索查出些什麽了吧?

“……陛下,不知那奏疏……”

皇帝既然已經看過了,楊廷和連忙上前請示。

“張錦。”朱厚熜把奏疏先遞給黃錦,“念一念吧。”

張錦從黃錦手中接了那道奏疏之後不敢怠慢,打開之後第一句就是:

【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臣李翔絕命謹奏:為直言新法開冗官之弊、工商之亂以苦大明百姓,諫君上罷新法、興理學、復舊制、除奸佞以安天下之民,求社稷萬世太平事。】

奉天殿內外回蕩著張錦清脆的聲音,但其中內容已經明確了。

新法、新學!

【太祖掃清宇內,創制定品,輕徭薄賦,大興文教,以致有大明德布於內,威揚於外。開國百又五十八年,雖偶有外患內憂,然百姓安居樂業,生民各安其職,蓋太祖舊制、文教之功矣。】

【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宗社幸甚。陛下勵精圖治,勤勉視事,百姓幸甚。即位以來,裁撤冒濫,清革皇莊皇店,剪除前朝余孽,煥然與天下更始,天下忻忻然以大有作為仰之。】

【然輔相不得人,天下禍亂之始!】

一句話就直接把矛頭指向了楊廷和,人人都豎起了耳朵聽這以屍相諫的人怎麽噴首輔。

楊廷和只感覺內心苦澀不已:你他媽的,死都敢死了,看不清楚是誰一心搞事嗎?我是被逼的啊!

【其罪一,以大統相托之任重,因私心於遺詔內曲筆暗藏隱憂,離間宗親之誼!】

【其罪二,孩視天子,淩迫君父,意欲把持朝政,以致君臣相忌,朝堂不穩!】

【其罪三,先是日精門之火,楊奸一力掩蓋;後有逆賊方沐賢出首,奸黨安撫東南;再又京城民怨鼎沸,三法司不顧宗親之誼斬殺國戚。此案之蹊蹺,人盡皆知。蓋權奸兇焰滔天,朝野不敢直言矣!】

【其罪四,排擠重臣,任人唯親。其弟官居兵部左侍郎,其子已高居從三品,門生故舊多任顯位,又以姻親為駙馬。開國以來,未有如此肆意攬權者!】

【其罪五,改元後以國策會議代朝會,以內閣審辦諸部之事,大事盡決於國策會議,裁減常朝,內外漸至隔絕。】

【其罪六,以追謚於忠武公、迎景帝入廟為名,反復挑撥天下妄議法統,用心險惡!】

【其罪七,把持經筵日講,假托實踐學出於陛下,實則借新法再掀黨爭剪除異己。如今更有國體之本固不可輕動之不臣之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七大罪狀一說出來,楊廷和與參策們神情復雜地看著皇帝。

朱厚熜表情平靜地壓制著內心的古怪。

黑鍋確實很大,但他們得忍一下。

張錦還在念:

【臣受國恩厚矣。臣生於弘治年間,聆聖賢教誨於正德年間,蒙陛下取士於嘉靖年間。觀政四月,勤懇不敢或忘。聞聽改元以前,陛下朝會經筵未有漏缺,奏疏必親裁,勤勉實堪為歷朝歷代君王表率。臣之勤懇,蓋思報君恩而自勉之。】

【然奸佞在朝,陛下親歷遺詔之兇險、日精門之殺意,因大禮議落入奸賊算計,設禦書房、國策會議竟至於盡為奸黨把持!拔擢之持重重臣,或放逐於邊鎮,或排擠至地方。天下臣民實知陛下有心殺賊,不惜大選天下,啟用國戚任官顯位以抗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