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檄文,祭旗。

【正德十九年七月丙戌,太祖九世孫、先帝嗣子載堚,六世孫吉王見浚,定國將軍唐培宇,昭武將軍蒲子通,資政大夫傅榮忠等,告大明諸王、文武百官。】

【檄曰:昔我太祖皇帝,肇造大明,奄有九有。太宗繼世,七帝奮跡,則文化彬彬,獨步宇內。孝宗在位,博大寬憫,民德久著;先帝高踞土疆,折沖宇宙。大明威播四海,百姓安居樂業,此誠萬世之基。】

【先有逆賊楊廷和等,計害先帝,英年而崩;復另立偽帝,竊據法統,披先帝遺澤而悖禮忘義。】

【皇明祖訓在上,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偽帝以從弟繼位,棄孝宗而尊興獻王,流嗣太子於蠻荒,不孝不仁!】

【罔顧祖制,大選天下一娶十二,納閣臣之女為後遺外戚之禍,荒淫無道!】

【繼位以來,災禍不絕,生靈塗炭,天象頻頻示警,仍以富國為名搜刮天下民財以逞己欲,貪婪狂妄!】

【以阿諛之輩為忠,以忠直之臣為逆,杖斃諫臣斷絕言路,昏聵酷戾!】

【一時之間,偽帝奸臣奄然高踞,驕吸民脂。政令日變,官名月易,制度歲改。吏民昏亂,不知所從;商旅窮窘,號泣市道。】

【天為父,地為母,禍福之應,各以事降。今狂悖而辱至聖,則赤地千裏;信奸佞而誅忠正,則民心解體。不顧大忌,詭亂道統,妄尊異端,九廟俱震。天下憤毒之氣,郁為雲雷。】

【祖德宗功,光被四海。遭家不造,狂悖小兒受奸佞挾持而不自知,祖宗基業敗壞無遺!惟我皇明宗裔,弈葉久昌。今先帝嗣子載堚詔告天下,奉天討賊,動在英豪,成於眾志。故傑士奮臂,趾踵相接;編戶齊民,奔走呼號。】

【維我伯叔兄弟,宜矢其決心,綿系其力,進戰退守,與猛士俱。維爾失節士夫,被逼軍人,宜有反悔,宜速遷善,毋逆王師,毋作奸細。】

【孤為先帝之後,當為正統,諸王勛戚豈能受亂命齊入京,引頸待戮以致天下大亂?今馳命四方,既審斯義,宜各率子弟討滅偽帝,擁戴正統,興滅繼絕,封定萬國,遵太祖之舊制,修仁孝之遺德。】

【天下諸王、勛戚、士紳、官兵、百姓,今為茲要約曰:自府州縣以下,其各擊殺逆賊,易以正統,保境為治;每府州縣,各興王師,會其同仇,肅清省會。孤入京繼位、克復正統之日,俱有升賞,大赦天下!】

孫交是個老人,現在他攤開耿永峰從嶽州府那邊送過來的檄文,眉頭緊皺。

如果朱厚熜看到他的模樣,那就是活生生的地鐵老人看手機表情包。

“狗屁不通!”

孫交氣得將它拍在桌上,而後轉身看向顧仕隆:“長沙衛、衡州衛、常德衛的問題不小,所以我才說先等旨意!你在都司之內遣耿永峰去嶽州府拿了向發龍,消息傳開竟至於此,如今可能速速平亂?”

為什麽一直沒有對軍屯衛所這一塊動什麽?還不是因為真要亂起來得有兵。

孫交忙於遼王薨逝這個新問題,顧仕隆說要解決一下嶽州衛問餉的問題不留後患,孫交認為他久在湖廣,是有把握的。

問了一句宣泄了一下不安情緒之後孫交又嘆道:“這也是早晚的事,須怪不得你。我不知兵,如今平叛之事,要顧侯用心了。這檄文雖寫得狗屁不通,卻也會讓不少人坐岸觀火。平叛需從速,如此才不會諸省皆亂。”

抹黑朱厚熜和楊廷和這些君臣的話且不管,主要就是利用的兩點。

其一是皇帝令天下藩王勛戚入京帶來的影響,那句“引頸待戮”不免讓人想起當年建文削藩之事。而張偉這個惠安伯表面上只是貪了些軍餉、參與了一下李翔屍劾就被殺了,勛戚心裏害怕的也不少。

其二則是重定孔子祀典和新法對官紳的影響。那句遵太祖之舊制,修仁孝之遺德可太受不少官紳喜歡了。太祖舊制裏,自然是那些新君上台之前已經“完善”過的舊制,而仁宗孝宗的遺德,那都是讓官紳既有體面也有利益的。

若能成功,那自然不用面對未知的新學和已經初顯刀鋒的新法。

顧仕隆抱了抱拳嚴肅地說道:“陛下定以萬壽聖節令藩王、勛戚入京,無非等著此事罷了!既有此變,忠君之勛臣自該督帥地方奮勇平叛。我讓耿永峰去嶽州府,正為了備戰,閣台勿憂!”

“王伯安初到江西,此次吉王作亂既奉睿王為正統,益王已無法置身事外。湘贛閩粵,山險水密……神機營和五軍營選鋒到何處了?”

“蘄州。”

“……溯流而上,至嶽州府還要十日。整軍備戰,糧草轉運,也要近月。”孫交琢磨著,“還有荊襄腹地,德安黃州等其余湖廣諸王。武昌諸衛,你不能都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