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喂不飽的大同

京城的動靜還沒傳到宣大,俞大猷已經來到朔州走馬上任了。

朔州衛在大同鎮的防禦體系裏,並不在最前沿,但其實很重要。

此時,大同鎮的西面,這西路由平虜衛、玉林衛、雲川衛、井坪守禦千戶所以及其他寨堡、墩台組成的防線,主要防備的是河套方向過來的敵兵。

正北方向,是通往大同的直接入口。而在大同鎮城幾乎正南的方向,就是應州,這裏已經屬於南面腹地。

朔州衛,在應州西南方,和應州的中間還有馬邑、山陰兩個千戶所,它們沿著桑幹河一路分布。

朔州、馬邑、井坪,三者成犄角之勢。

身處腹地卻依舊有屯兵不少,只因這裏是桑幹河的上遊。

人和馬都離不開水,蒙古騎兵若大軍攻來,一個路線是從大同正北的那條桑幹河的支流攻破陽和口。如果走這條路線,那就要遇到河畔白登山西南邊的大同鎮城——這就是一顆牢固的釘子。

另一個路線,則是從西路殺虎口殺入,寇井坪、朔州。如果在這裏站穩腳跟,那麽就能夠一路推向大同鎮的整個桑幹河盆地區域,甚至沿著桑幹河繞過宣府鎮的正面防守直達居庸關。又或者不打居庸關,而是往南抵達蔚州,再取道太行八陘之一的飛狐陘抵達淶源,接下來他們可以經過蒲陰陘攻打難度相對較低的紫荊關或者繼續往南攻打倒馬關。

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一遍,那就是土木堡之變。那時候,瓦剌軍隊在擊潰明軍主力後就是沿著上述路線攻打的紫荊關,從而避開居庸關的鋒芒。

大同鎮其實並不好守,因為大同四周的山勢比較平緩,長城防線不算好用。張文錦一直主張要修宣寧五堡,就是因為大同正北的那一段長城已經很難起到作用了。

而大明也很清楚這種形勢,因此在朔州、馬邑、山陰、應州一線以南,大同鎮與山西鎮交接的這一段再一直延伸到北京西北面,還有一道內長城。

從西往東,分別有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平型關、倒馬關、紫荊關等關隘。

你看,有殺虎關、陽和關等更北的關隘在,但外三關是扼守黃河谷的偏頭關、扼守呂梁山道的寧武關、扼守忻州盆地的雁門關。而內三關則是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過了它們,就是京城了。

外三關是大門,內三關是臥室大門。在外三關之外的大同鎮和宣府鎮呢?

院子。雖然派了很多人把守,但其實已經是院墻殘破、被外敵偷了很多年菜的菜園子。

現在,俞大猷看著面前的“菜農頭子”,徹骨冰涼。

“指揮,這眼下正是最忙的時候啊!怎麽說,也要等到五月把麥子收完了才行啊!”

站在他面前的,是朔州衛底下齊齊整整來見他的官員。

自他以下,有朔州衛的指揮同知兩人,指揮僉事四人,衛鎮撫兩人,千戶五人。

說話的是其中一個千戶,名叫俞壽可。

回答的是俞大猷關於操練的問題。

他笑呵呵地繼續說道:“指揮,卑職和您是本家,大家夥不好對您講,那就由卑職來稟告指揮吧。您到朔州來啊,就是幫大同鎮備好軍糧的。西北邊井坪,東北邊馬邑,那才是總兵大人排布在這邊的精兵。他們是守禦千戶所,咱們都是備禦千戶所,備,備。”

俞大猷知道這些。

尋常一衛底下設五所,稱呼都是備禦千戶所。而守禦千戶所雖然與備禦千戶所兵額差不多、設將官也一樣,卻是直接隸屬都司,有自己獨立的屯駐區域。

現在,井坪守禦千戶所還有井坪路參將劉鎧駐守,馬邑千戶所也有入衛遊擊將軍李鑒。

可是朔州衛兵卒真就是農夫,將官都是督工?

“指揮,您是陛下欽點的武狀元,授職之高聞所未聞,卑職等人都知道您想練兵立功報效皇恩。”朔州衛指揮同知之一艾行志討好地笑著說,“指揮放心,雖然軍糧任重,但朔州衛還是有一所精兵的。這也沒辦法,邊衛按例是三分守、七分屯。但邊軍逃籍嚴重,咱們朔州衛還有一所精兵,已經是極為難得了。指揮武功蓋世、韜略無雙,有這一所精兵,指揮再募訓家兵,大同不缺得勝建功之機!”

他說得理所當然,俞大猷輕輕點了點頭:邊軍不僅逃籍嚴重,還有不少空額。所以朔州衛真有他說的一所精兵千人嗎?

看到他點了一下頭,開口的人更多了。

“指揮要來朔州衛的消息,卑職們早就在城內城外張貼了告示。指揮只帶了一個禦賜親衛、一位軍師來朔州,如今朔州內外甚至山西、陜西豪勇之士正紛紛慕名而來。不瞞指揮,卑職們已經接了不少人的投效名帖,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手!指揮不信,卑職這就喚他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