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揚威居庸關?

“開拔!出關!”

一聲令下,京城北郊的大營開始行動。

這一次大明對於邊鎮戰事的響應速度之快,目前只讓京城百姓大感有異於往常。

但這些細節終將傳出,既讓大明腹地的許多人感受到皇帝對於京營的掌控力,更感受到朝堂上重臣似乎也不像之前顯露出來的與皇帝之間頗有分歧。

軍隊規模越大,行軍越慢,何況何有皇帝身處其中?安全至上。

楊一清和王守仁都是威望卓著,他們一個去宣府,一個去薊州,這也讓京城百姓更加相信皇帝昨天通過《明報》說的話。

京城仍未緊閉城門,邊墻卻已經有地方破了。

“韃子勢大!大同軍令,只讓我們守好寨堡!”劉鎧憤怒地抓住包正川的衣襟,“俞大猷要抗命嗎?”

包正川淡定說道:“卑職只是來傳信的,將軍已經開拔,正在路上。將軍也接到了大同軍令,我們朔州守禦千戶所,視戰局協防西路諸城堡。”

“那來井坪做什麽?殺虎口那邊正危急!”

天殺的!韃子就是來報仇的!

李瑾去了北路,西路卻又有人敢出寨堡野戰!只要殺虎口一破,潮湧一般突進來的虜騎豈會不想到去年往事,要一雪前恥?

草原上那句話,已經傳了這麽久,俺答只怕已經氣憤發狂!

陽和口那邊不是主力,只有去年被明軍擊敗的滿受禿帶了三千騎在拼命。

偏頭關和殺虎口,現在看到的也是套虜!俺答的主力,現在還不知道藏在哪呢!

現在俞大猷卻要帶著他新練的那些兵,跑到井坪堡外據山紮寨,互為犄角。

犄你媽個頭!這是吸引火力!

但劉鎧不能拿包正川怎麽樣,他是俞大猷親衛,是俞大猷身邊五個百戶組成的親衛鴛鴦營的把總。

包正川是來報信的,俞大猷希望劉鎧這個西路分守參將能傳令各寨堡,視戰局擇機合圍,再現去年朔州大捷。

他媽的,到底誰指揮誰?

問題是他俞大猷還真的只用聽大同軍令,劉鎧與他之間是應該協商的。

底下的人馬變少了,可他卻成了遊擊將軍,與劉鎧、李鑒一起在西路算是三巨頭。

劉鎧覺得自己倒了八輩子黴,先碰到個李瑾,又碰到個俞大猷。

現在,俞大猷正在從朔州城外趕往井坪西南郊的途中。

井坪城堡的西南方,便是偏關河的上遊。

偏頭關若破,北虜可往南寇太原,也可順著偏關河寇朔州。

那裏地勢,在井坪城堡西面的偏關河畔只有一個乃河堡。若在井坪西南方的偏關河旁據了地勢成為一個野寨,那就是與井坪、乃河成三角之勢,至少能擋住從偏頭關殺入大同鎮的敵人。

殺虎口太遠了,那裏也不缺俞大猷這兩千新兵。

此刻在太原府,鄉試剛剛放榜。

各地鄉試大抵在八月底、九月上中旬舉行,山西因為巡按在查李福達案,今年的鄉試稍微晚了一點才舉行。

新科舉子之中,來自蒲州的楊博名列正榜第一,成為了這一科鄉試的山西解元。

摘得這桂榜頭籌的喜悅還沒兩天,北虜來寇的消息就傳到了太原。

河套一帶的套虜兵臨邊墻,但是人數不算多,也只是遊躥劫掠,算是多年來常規的級別了。

“宣大危矣!聽說那邊的韃子有兩萬多,而且還沒看到俺答的大纛!”

後年才是會試之年,新科舉子們如今只是在享受科途又進一步的喜悅。軍國大事,也是談資。

楊博剛剛十八,長得很壯實。

現在,他只是一臉凝重,看著同科們雖顯凝重憂慮、實則只是閑談的臉。

太原鎮不會有大問題,這次的主力方向,顯然是在北面。北元汗庭傳令草原,一夜之間諸邊燃起烽火,韃子的可汗必定也要動。他若動,兵鋒只會直指宣府、薊州。

但是作為山西人,楊博知道從河套到大同北面一帶,蒙古右翼兩萬戶的實力。

他再聽幾句,就站了起來。

“惟約,提學大人還沒到啊。”

楊博行了一禮:“邊鎮有事,請代我向提學大人告罪,我要去朔州了。”

“去朔州?你去朔州做什麽?”

“聽聞武狀元俞大猷廣募晉地青壯,誠邀熟知邊情士子入幕贊佐。在下不才,反正會試也是後年之事。”

他就這麽瀟灑地離開了,留下其他人面面相覷。

什麽叫會試反正也是後年之事,說得你好像不用準備一樣……

楊博卻很清楚:即便只因為那文狀元、靖邊伯也在宣大,也該去試著結識一下,這本就是他參加完今年鄉試後的計劃。

如今北虜寇邊,雖然兇險難測,但他本就喜兵法,更有一腔熱血奔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