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俞大猷的第一刀

“侯爺,讓我出邊墻吧!殺幹凈陽和口外的韃子,宣府那邊的韃子才會忌憚!我抄後路,去殺光他們後面的牛羊!”

郭勛到了陽和衛城,李瑾再次請戰。

“殺光那些被趕來的牛羊又如何?”郭勛搖了搖頭,“他們哪次不是先每人帶好數日乃至一月的幹糧在身?一人兩馬甚至三馬,又已經在張北站穩了。”

“至少是擔心後路被斷啊!”李瑾痛惜不已,“俺答在東面,陽和口這裏的韃子就呆在晾馬台附近。打一打停一停,這明顯就是護著東陽河一帶的糧道!咱就這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嗎?”

“你想打,我就是來讓你去打的。李瑾聽令!”

“末將在!”李瑾精神一振。

“王督台自懷安傳令來,再調大同精兵三千,你去增援柴溝堡!”郭勛眼睛望著北面,“陽和口,交給我的標兵來守!”

“去宣府?”李瑾愕然問道,“那大同呢?”

“鎮虜衛還在磨磨蹭蹭,你速速和我帳下參將交接防務,過去帶著鄭銘輝的人馬過永加堡。”郭勛一掌拍在他肩頭,“記住,去了宣府,一定要聽王督台調令!”

“好!”李瑾只想打,“就讓末將和王督台再像去年在朔州一樣,合圍韃子!”

說罷一邊出去安排交接,一邊又嘀咕:“就是今年怎麽回事?王督台調到上西路和鎮虜衛的,就都是些蠢貨!”

郭勛看著他的背影,隨後才對一旁的侯庵永說道:“大同通往陽和、天成去張家口的這條糧道,你好生留意著了。至於陽和口禦敵,萬勿指手畫腳。”

侯庵永只覺得此戰憋屈:“在下曉得輕重。”

“俺答大軍既現身宣府,大同這北路就不能再出問題,糧道必須萬無一失!”郭勛凝重地說道,“我巡了陽和口,對這邊放下了心,就要速回大同。”

俺答攻下虞台嶺已經過去四天,這四天裏除了萬全右衛的衛城也丟掉了,宣府那邊卻再未接敵。

但是,這種情況反而凸顯出一個更棘手的問題:糧道。

尋常時節,支應大同糧草的除了本地屯糧籽粒和百姓糧賦,外面的糧主要通過兩個路徑到大同。

一條線,是從太原鎮過寧武關,經朔州、馬邑、懷仁到大同。

另一條線,是從宣府經過張家口南,從柴溝堡過永嘉堡,再經過陽和衛城到大同。

至於大同西南側從紫荊關過石門峽到靈丘的那條路,靈丘、蔚州那一帶的糧若想運到大同就很難了,沒有已經築好的廣闊馳道。

而那條桑幹河,雖然一路流經大同、宣府腹地,但一路上有那麽幾處地方、尤其是宣府黑龍灣一帶比較險峻,水也有點淺。過小艇可以,運糧卻不行。

郭勛匆匆趕到陽和口,除了讓李瑾這個左副總兵過去催促鎮虜衛的鄭銘輝盡快出發,也是要確保陽和口不失,從這裏通往宣府的這一段糧道不出問題。

俺答已經現身宣府,陽和口這裏就不再是“能守則守、不必死守”了。

但俺答的現身,也說明戰事進入第二階段了——目前,諸鎮其他關隘恐怕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農歷九月的最後兩天,俺答攻破宣府上西路的消息也在邊墻以外的草原上終於傳到了東西兩個方向。

“好!不愧是我親愛的弟弟!”殺虎口的西面,北元汗庭名義上的二號人物、右翼三萬戶的統領濟農袞必裏克哈哈大笑起來,“他果真隨時能斷東邊運往大同的糧道了,若再斷了南面運往大同的糧道,大同就唾手可得!傳令下去,殺虎口和偏頭關加把勁,把那裏的兵釘住就行。我們,直接從滿受禿去年攻破的迎恩堡去朔州!他在朔州丟掉的威望,哥哥幫他拿回來!”

密雲東北方的薊州鎮重要關隘古北口上,王守仁已經抵達這裏,身邊既有朱麒,也有原先的薊州鎮總兵官。

他們的北面是崇山峻嶺間的一片河谷,眼下軍帳沿著河谷一路向西北排布,一眼望不到頭,只怕直至豐寧城。

對峙已多日,王守仁來到了這裏,古北口一帶雙方的總兵力可能已過五萬。

於是王守仁皺起了眉:“燕山疊嶂,秋高物燥,小王子親率大軍就這麽陳兵古北口外,到底打的什麽主意?”

這可不是利於騎兵沖鋒的好地形,小規模奇襲破了古北口,確實會大大威脅京城。但眼下,薊州鎮已經重兵布防在此。

長城之所以為長城,就是因為修在險要之處。如今韃子放棄了快速偷襲破墻下關的優勢,和明軍對峙下去又能討到什麽好?

“山間小道眾多,墩哨軍摸得出去。雲霧山那邊登高北望,小王子汗旗確實在豐寧城。”

王守仁沉吟片刻,隨後肅容道:“此處易守難攻,且將卒糧草都已備妥。撫寧侯,你隨我一同回三屯營。若他們調虎離山,實則另有奇兵自承德南下攻破喜峰口,那便能一馬平川去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