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宣府立誓

禦駕班師之前,朱厚熜還有兩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是宣大一戰折損了這麽多將卒後,這兩個重鎮的許多職位、防務需要盡快安排,所以王守仁這個兵部尚書要來。

第二件事,他要在大捷後見一見將卒、在犒賞結果定下來之前先激勵一下他們。

本來秉持“來都來了”的原則,他想到宣大和一些邊堡也看一看的。

但年關將近,而北元之主喪命於此,楊一清、王守仁他們都擔心會有韃子知道消息,瘋狂來攻擊報仇。就算不會發生這種事,皇帝巡邊,又是大軍隨駕護衛,浪費錢糧。

於是朱厚熜只是留在宣府,等他要見的一些人過來。

俞大猷的身體還不宜長途跋涉,朱厚熜遣了陸炳親自去:讓他也一路看一看。

但郭勛的傷已經好了,他可以快馬過來。大同防務之前一個月就在重新布置,他暫時離開幾天問題也不大。

見到皇帝,郭勛先是單膝跪地:“罪將戍守大同不力,致使韃子肆虐大同西路,請陛下降罪!”

“……行了,別假模假樣的,起來吧。”

“……罪將有負聖望,是誠心請罪認罰。”

朱厚熜無奈地說道:“西路留個破綻是朝廷定下的方略,你麾下接令馳援不速倒確實是你禦下乏力。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到大同也只數月,朕就不怪罪你了。起來吧。”

郭勛這才謝了恩,站起來後諂笑道:“陛下神武!禦駕親征後,先克復宣府上西路,再合圍小王子,陣斬北元國主。陛下神機妙算,勇謀足以激勵將卒奮命,臣欽佩之至!”

朱厚熜瞥了他一眼:“你不知道先前謀劃是什麽?”

“戰局變幻莫測,如今戰果可遠超當時謀劃了!”郭勛一本正經,“臣說的是真心話!”

“你啊……”朱厚熜嘆了口氣,“朕更寧願斬的是俺答。”

郭勛看出來了皇帝是真的有些遺憾,因此有點不明白:殺了博迪,不比殺了俺答更足稱不世之功?

朱厚熜是不指望他的大局觀了,看樣子他對俺答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才智領悟很淺,看不出來誰才是大明更難纏的對手。

看著郭勛,他還是笑了笑:“沒丟你祖上的臉。那天夜裏,怕不怕?”

“……一開始怕,後來就顧不上了。”

“雖然犯險前往是冒失之舉,但好在結果不差。”朱厚熜向他指指點點,“你啊,該好好感謝俞大猷。若不是他在黃崖山把套虜先狠揍了一頓,袞必裏克見你只兩千人在側,定不會多疑。那樣一來,你就是在荷葉山了。”

說罷語氣一緩,輕聲說道:“你可沒有李瑾的本事。”

郭勛聽他提起李瑾的名字,臉上也嚴肅起來:“臣領兵接敵,確實不如赤城侯。”

旨意既下,如今人人說起李瑾,都要尊稱一聲赤城侯。

在援軍都還沒來的時候,他率區區數百兵卒出鎮安堡阻截韃子從鎮安堡北側邊墻突圍而出,功勞已經足夠大。他若惜命,也許能活下來。但他若惜命,也就不是李瑾了。

“既忠且勇,對勛臣來說也夠了。”朱厚熜頓了頓,“接下來這兩年,你先繼續呆在大同。你只記住一點,像對待俞大猷一樣,對待其他有本事的將官就行。讓他們能安心練兵,有機會立功。”

“臣明白。”郭勛立刻又試探地問起對他而言緊要的事,“那俞大猷……還會留在大同嗎?”

“他不是已經因功擢升你西路分守參將了嗎?”

郭勛頓時開心,這樣他在大同的底氣增加了不少。

朱厚熜也再度笑了起來:“看你那模樣,還以為你想問你自己。井坪大捷,你功勞不小。這一次,允你兒子仍襲侯爵之位。”

郭勛頓時大喜:“臣謝陛下隆恩!臣必肝腦塗地,為陛下守好大同,擢選良將、練好邊兵。”

要深究的話,原本不需要這般出生入死,兒子也是侯爵。但如今陛下雄才大略,既然定了勛臣無功都要降等襲爵,武定侯家卻成了嘉靖一朝第一家不降等的勛臣。

陛下終歸是有功必賞。

“起來吧。後面這兩年,你不會好過。記住,屆時凡事聽伯安的。”

“……大司馬?”郭勛愕然看著他。

“朕已與楊總參、王尚書商議好了,著他改任宣大總督。”朱厚熜說道,“宣大這幾年既要應付邊患,還要革弊練兵,有王伯安在這裏坐鎮,朕更放心。”

“臣明白,臣必不會自恃侯爵,擾了王督台大計!”

相比王憲,陛下很肯定他郭勛確實更佩服王守仁。

一場大捷下來,因功升賞者不知多少。邊將貪功啟釁的,恐怕也不會少。宣大需要更有威望的人來懾服,創造了這次圍殲戰機的王守仁必定無人不服——他是能給大家帶來更大功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