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外滇共主

正月二十六到二月二十三,戰事結束了。

除了思倫還龜縮於孟養城——他是最強的,那邊的策略不一定能奏效。

不過阿瓦城的消息傳回去之後,也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這場“閃電戰”也只發生於方圓百裏余的一小片地方。

奔襲更遠的,是莽瑞體。

可憐的莽瑞體、勇敢的莽瑞體。

沐紹勛和伍文定在阿瓦城的南城之外,看到了這個少年。

被三司聯軍擊潰後,逃去東籲的精兵只是少數。如今他身後的大軍,大部分是從去年昆明“辯理”帶了消息回去後倉促征召的。以前,或許是農夫,或許是獵戶。

他們的衣衫、武器、身高、體態,與伍文定、沐紹勛身後的明軍形成鮮明的對比。

此刻,阿瓦城上大明三辰旗飄揚,莽瑞體作為東籲王,既在年齡上相隔甚遠,更在實力上相隔甚遠。

他的目光中有警惕,卻又必須隱藏。

翻身下馬,他摘下了頭盔,回手制止了其他人的異動,獨自走上前去跪地行禮:“天朝信守諾言,助小臣復了國,小臣感激涕零!”

伍文定不由得和沐紹勛互望一眼之後深深地看向了他。

這是個晚輩,也確實是奏請冊封為大明之臣的人,但他在他身後的那些將士眼裏,畢竟是王。

伍文定和沐紹勛也下了馬,走上前去之後,伍文定伸手扶起他:“世子請起,大明出兵,自是要主持公道。如今王師既至,城中將卒已縛賊首開城請降,本官便先派了將卒入城安定人心。如今士子也到了,先率親衛入城吧。待車裏等司宣尉使到後,定了新約,陛下冊封旨意到了,王師自會北歸。”

莽瑞體有些驚喜又有些意外,但還是開口試探:“如今小臣新復舊地,諸城防守力有未逮,這阿瓦城還是要請天朝王師代勞。糧餉事,小臣自當供奉……”

“世子不必相疑,本督說了,大明出兵,只為主持公道、再定新約,不曾有占據緬地之意。如今城中百姓正翹首以盼,世子還是先入城吧。”

莽瑞體看了看前方的明軍和他們拱衛兩側、讓出來的城門洞,沒想多久之後就點了點頭:“小臣這便遵命,率一百親衛入城。”

“一百少了點,五百吧。”伍文定的話讓莽瑞體很意外。

“……天恩浩蕩,小臣實在感激涕零。”

伍文定只微微一笑。

外滇比內滇難治理多了,用陛下的話來說,大明在這外滇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更重要。

這一仗,打出後面的實利才更重要。

奏報是要往京城遞的,冊封莽瑞體的旨意是早就來了,但是木邦、孟養這兩司的新主卻要看戰事走向、誰是更聽話的人。

阿瓦城中,紀維民再三約束著手底的將領。

“我在四川接到旨意時,陛下明說了,立功入城後是不是與百姓秋毫無犯,決定了我敘功時能不能封侯!”紀維民咬牙切齒,“別因為眼下不用打了就去尋開心,做出什麽讓總軍紀部派來的人報上去的事!哪怕花點銀子!犒賞不會少,老子只想封侯,不會扣你們的!”

“將軍說笑了,卑職們不敢……”

“醜話說在前頭,哪怕花點銀子!”

這是多少年了,大明將卒當真打到外族“不服王化”的城裏,雖然這裏名義上也歸大明管。

可是皇帝在旨意裏明確提醒他了,紀維民不敢造次。

陛下對這外滇,顯然有大計在,不容大明將卒敗壞。

紀維民的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他的任務就是約束好手下將卒不要得意忘形,在這阿瓦城裏強搶民女、索掠財物。

為此,不放心的他還只能一遍遍地去巡視,每到一處就嘀咕他的侯爵。

明軍的這種做派落在了莽瑞體眼裏,只讓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這樣的大明,讓他感覺更加可怕。

入城之後,還要等候孟養那邊結束亂局,思倫本人和他的血親能被送來,要等車裏、八百大甸、老撾的宣尉使或者他們的使者也過來。

而莽瑞體本人已經接了旨意,現在,他已經正式有了大明緬甸宣尉司宣尉使的冊封,官服、金字紅牌等一應具備。

這是好事,卻也限制死了他的將來:大明天子重申了對他的要求,這次定約劃界之後,誰都不允許再侵奪他人之地。作為共主,只要誰壞了規矩,大明都會再站出來主持公道。

所以,志向更大的莽瑞體對現在看到的明軍和大明感到很可怕——他們在立信,讓其余諸司將來有什麽事時既忌憚、又依賴。

如果只是定這一條規矩,還要議什麽?

……

老撾並沒有參與這一場紛爭,他們離得最遠。

當消息傳到南掌時,老撾的宣尉使刀攬章過於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