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博格達徹辰汗

嘉靖十二年的二月底,北京外城已經建好的鐘樓響起連續不斷的鐘聲。

京城百姓知道,又有一位重臣離世了。

很快,消息得到了確定:是國丈、靖安侯孫交。

耄耋高壽,無疾而終,這是喜喪。

消息傳到開平,這成了皇帝提前回京的原因。

喪事可以先辦,朱厚熜是皇帝,孫交的喪禮有太子這個外孫以監國名義參與,規格已經夠高。

孫交有個兒子,作為皇帝的“大舅哥”,孫元是正德九年的進士。雖然僅僅是三甲二百零四名,但有個皇後妹妹,他現在也官至長沙知府。

兄長還要趕來,靖安侯府之中是孫交的另一個兒子孫京答謝賓客的吊唁。

父親離世,孫茗雖是皇後之尊,卻也要來。

她那最年幼的妹妹孫嵐只比朱載墌大一歲,兩個孩子都面帶悲傷。

朱載墌更記得自己監國的這段時間,來探望外祖父時,外祖父私下裏對他說的許多話。

外祖父說,那是父皇交給他的幾卷書,他熟讀過了,知道了許多新道理。

對於孫交叮囑他的話,朱載墌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

但他知道與將來自己的大位有關。

父皇要回來了,帶著彪炳千秋的功績。

登基將滿十三年,大明改行新法,果然大勝北虜、收服失地。外壓藩族,內收民心。明君在位,賢臣滿朝。

列席國策會議時,張總輔他們總是在商議,接下來要花很長時間緩一緩了。

父皇創下功績的腳步,比他們好好治理大明的腳步還要快。

聽說北征大軍又開拔了,不知還會不會再有大捷來。

等孫元趕到北京時,已是三月中旬。

落葉歸根,孫交是要被扶靈回到老家安葬的。朱載墌是太子,又有監國重任,不能去做這件事。

而皇帝凱旋回京,還有喜慶大禮要辦。

急遞來回,送來了皇帝的意見:準謚忠肅,英國公張侖代皇帝和太子扶靈送葬。

於是孫交的靈柩在停靈二十一日之後,離開了京城。

北京內外,要立刻開始張燈結彩,迎接皇帝凱旋回京。

朱厚熜剛剛抵達宣府,那個碑上的箭,這一次是沒法拔去了。

而剛剛送抵這裏的一個奏報讓他勃然大怒。

“鄭曉,你在大同做過督屯郎中,你去查查實情!”

楊博擔憂地看著皇帝,張璧沉默不語。

陳九疇留在開平主持後續,本來他對這種事是更有經驗的。

事情很簡單,就報來被安排在歸化、卓資、官山一帶築城的鄂爾多斯部俘虜又作亂,大同留守將卒平叛之下,斬首一千三百多級,作為功勞報了上來。

要知道,套虜是已經被打散了、解除了武器的。沒有馬匹弓箭刀槍,吃的口糧都需要邊軍來分派。他們有沒有作亂,為什麽作亂,都不算很重要。

皇帝發怒的原因,是斬首如此之多還來請功。

大勝之後,下一步的事就是敘功了。

而大明的軍功,到如今仍舊沿用著成化年間的慣例。它大體有兩條線,一條是戰場表現,一條是首級。

戰場表現中,分為奇功、頭功、此功。

奇功是做出了決定戰鬥勝負的表現,例如斬將奪旗、圍城首登、力破敵陣等等。

頭功的評判標準是“當先”。悍不畏死,敢於沖鋒陷陣的,那可評頭功。而只服從號令沒犯錯、有苦勞的,可以評次功。

這條線的評定,有時候缺乏客觀標準,於是又有了首級評功。

並且現在,不同敵人的首級功勞大小還有區別。北虜首級功勞最大,其他蠻夷次之,國內叛賊更次之。一般而言,婦孺首級也比不過青壯首級。

敘功之後的勘驗是一個漫長過程,首級功評定好之後,既決定賞銀,又決定升遷。

多少年來,濫報搶功、作弊買功甚至殺良冒功,那都不少見。

朱厚熜大怒的原因,就在於這很可能是一次為了首級功勞而刻意引起的屠殺。反正有作亂的理由,而且是北虜。

這不僅讓朝廷隨後敘功犒賞的開支會加大不少,更不利於大明對河套、宣寧邊區的後續經營。

有一就有二,要是覺得在這場戰爭中沒撈到足夠功勞的其他將卒有樣學樣呢?

張璧是此刻行駕中品級最高的文臣,他還是站了出來開口道:“陛下息怒,眼下還未下旨冊封袞必裏克,朝廷對降虜處置方略未定,有人作亂,將卒處置了,對其他降卒也是震懾。只是需傳旨邊區,曉以大義,不可再有過於苛待降虜之事。宣寧邊區總督之選,也要盡快定下來。”

“張經同樣是奇功,讓張經先去暫署。”

朱厚熜迅速做出了決定,不再等著慢慢推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