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大典前夕

趕走北虜後便是萬國來朝,京城百姓感受到的就是這些。

而且這一回,諸國使臣並沒有被要求幾日才能離開會同館一次,而是都能到外面轉轉。

因此京城裏更加熱鬧,許多地方都能見到異族之人。

哪怕知道他們在藩國之內都是大人物,但路遇的大明百姓看見他們時,也難免都或多或少帶了那種居高臨下的審視目光,仿佛打量什麽新奇玩物。

這種目光是不會令人舒服的,但大明都城從無數的細節上都傳遞出壓迫感。

首先是長三丈余的“公交馬車”。

目前,原先舊城內只是宮城外有一條環線。隨後,便是從會同館往城東大賽場,從會同館往城南的新外城,此外還有一條從右安門外往西。

而在新外城,則多了兩條線,一條通往王府區的方向,一條通往天壇東面的那一片新官宅。

乘坐這些公交馬車的,目前並無多少真正的百姓。

一則如今的京城本身算不得特別大,二則畢竟要花錢。

但公交馬車上也並無多少真正的重臣權貴,因為他們有另外的出行方式。

李山希看著大明禮交部尚書坐上了一個轎車,前面的人踩著腳踏由緩及快離開了會同館,不禁贊嘆:“真不愧是天朝……”

曾經在京城風靡過的自行車,現在更加多了。

但主要都是三輪的,統一由順天府經營的車行提供服務,作為各衙四品以上京官官員待遇的一部分。

除公交馬車及朝廷諸多典禮、禁衛軍、京城治安司外,京城禁馬。

寬闊的主幹道,如今大體分為五道。中間行公交馬車,兩側行三輪轎車和兩輪自行車,再兩側行人。

雖然算不得完全井然有序了,但外國使臣們從中看得出來自有一套規矩。

這是京城“行”這個方面的一個側影。

而如今另外的一個特點,則是京城紙“賤”。

說“賤”,是因為感覺紙張太多了。

改組之後,文教之事雖由文教部負責,但明報行仍由禮交部來主持日常工作,禮交部之下除了典儀司、禮交司,還有刊刻司。

刊刻司的職責,就是主理報刊、書籍的出版審核。

手抄不論,但若要刊印,則各地書局都要送稿審閱、辦理版號,然後才可刊行。

雖然看似加強了管制,但目前而言,反而通過規範的簡字、不斷制造的印刷機,使得報刊、書籍越來越多。

《明報》的子刊在變多,各省也都有了自己的省報,但都是在明報行的體系之下。目前,報刊業並沒有放開。

但書籍則不同。

諸多民間書局雖然必須要與刊刻司打交道,但鄉試年年辦、小中大學的新學制和如今大明取士渠道更多帶起的向學之風,仍舊讓書籍需求提升了很多。

簡字確實讓更多人能識得一些字了,印刷機推開後書籍刻印成本也在降低,因此圖書業更加興盛起來。

此時此刻,京城諸多書局內就不乏外國使臣帶著銀子來購書。

“掌櫃的,這些書,能賣給這些蠻夷嗎?”

一家店裏,店小二惴惴不安地小聲問掌櫃。

“沒事,禮交部發過文到店裏了,可以賣。”掌櫃嘿嘿笑著,“但是得讓他們去兌銀元!”

於是諸國使臣發現不論想買些什麽,或者消費點什麽,如今京城各種店都只認新錢。

他們帶著的金銀,並不能直接這麽使用。

他們不知道是不是整個大明都已經如此,詢問了一下禮交司的人才知道。

“也不是沒人敢收,只要不怕牢獄之災便行。”禮交部的官員笑眯眯地回答,“亂錢法可是大罪,罪可至族誅。這樣吧,既然貴使和許多使臣都有這需要,本官這便行文大明銀行,讓他們帶著銅寶銀元寶票過來吧。再帶上秤和老師傅,兌與你們。”

到了會同館的大明銀行經理不止帶來了稱重的秤,還帶來了些玻璃造的瓶子和其他裝了些物事的瓶瓶罐罐。

一邊是嶄新鑄印的大明新錢,一邊是他們帶來的制式、成色不一的金銀銅。

大明銀行的老師傅把他們的金銀丟到玻璃瓶裏又倒了些不知名的液體進去分辨成色,哪怕他們說這些金銀的成色實則如何如何,包括金祺在內的人也只能呆呆聽著。

“皇明大學院的教授和欽安殿的陶真人早已奉旨測了足金、足銀的輕重如何。”老師傅是有理有據的,“成色若不足,遇這些酸水、堿水自會有些變化。大明銀行這一年多來過手的舊金銀何止千萬兩,錯不了。”

他們看著那精致的銅錢、銀元和寶票,只聽大明銀行的經理笑著說:“往後與大明通商,到了市舶司和邊市也是這般規矩。大明之內,只認大明新錢,面額有數、成色統一。諸位,要兌上多少,悉聽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