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收禮收到手抽筋

封賞確定,功臣們才有新的身份和冠服在萬壽聖節時向皇帝道賀。

收復失地給大明帶來的好處還沒全面體現,但論功行賞的範圍可不僅僅是武將。

像張孚敬、夏言、楊慎他們,雖不加官進爵,但都有恩銜、財物的賞賜。

將士的犒賞銀子要從國庫出,這一批爵銜、恩銜、功銜將來的額外俸銀也是國庫出,但此刻對有名有姓文臣武將的實物賞賜則是朱厚熜自己這邊拿出來的。

當天拿出去很多,到了第二天,則是收禮時刻了。

是皇帝的生辰,這賀禮自然都是給皇帝的,進內承運庫不過分吧?

天剛亮,朱厚熜仍是從坤寧宮睡醒的。

回京時孫交已經薨逝歸葬,孫茗悲傷了許久。

做皇後已經多年的她雖絕不會因此誤了其他事,但朱厚熜也知道,隨著皇子們漸漸長大,只怕她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不論出於關心她的心情,還是出於後宮穩定,與後宮妃嬪們久別近一年的朱厚熜回到紫禁城後與孫茗呆一起的時間最多。

等到洗漱完畢,先是闔宮妃嬪、皇子皇女們到了這邊向他道賀。

大一點的孩子,自己準備了禮物。

小不點們,則自然是他們的母親幫忙準備。

朱厚熜一眼看去,心中感慨。

也許得益於他在後宮倡導多年的“健體術”,還有他對於幼兒撫養更不一樣的要求,又或者是後宮裏暫時穩定的秩序,他的孩子們夭折的極少。

如今,也只是出過當時的安嬪難產,而其他皇子皇女之中,也只是有一子兩女相對體弱一些。

現如今,朱厚熜已經有六個皇子。

其中,正宮誕下兩子。嫡長子朱載墌已被冊封為太子,嫡次子嘉靖八年出生,現在才四歲,取名朱載墀。

其余四個皇子,則分別是賢妃所生的皇長子越王朱載垺,靜嬪張晴荷嘉靖九年所生的老五朱載墫。老三朱載垠已經七歲,他母親卻是卡蘿麗娜,而最小的老六朱載垣則是出身朵顏的塔娜在嘉靖九年底生下的。因為出身,他們倆的母親目前都只是昭儀。

除了兒子之外,女兒則有九個。

說來也巧,當時安嬪之事後,朱厚熜其實“雨露均沾”了一段,但是嘉靖八年集中出生的五個孩子裏,卻仍是只有孫茗一人生下皇子。

而這兩年,因為禦駕北征,宮裏自是再無喜訊,只有文素雲現在肚子又大了,不知道她這第三個孩子會是男是女。

眼下十五個孩子一齊跪在地上賀“壽”,朱厚熜不禁在心裏自己吐槽了一句:這要是一點都不節制,恐怕規模還要大上兩三倍。

身體好、女人又多的問題就在於確實會很能生。

而朱厚熜看了看一旁鄂爾多斯部剛選入宮、今天要冊封為婕妤的阿嘎如,心裏嘀咕著有些新人也好。

說來真是奇怪,原先那些都呆在宮裏之後,月事都離得越來越近了。

朱厚熜以前並不曾“鉆研”過這些,哪知道會這樣?如果一直保持這個速度,等到自己五六十歲了,豈非孩子幾十上百個?

胡思亂想當中,隨後便美滋滋地賞賜了孩子們一些小物件,又問了問各宮用度,這才起身先去向蔣太後問個安。

蔣太後已經五十七了,老態漸顯。

如今雖是太後之尊,但並不意味著她一定會很長壽。

朱厚熜所記得的,她好像走在張太後前面。

張太後如今仍被幽居於仁壽宮。當年被攆去西苑“靜養”,待後來那邊徹底劃為皇明大學院,就接回了她舊居的仁壽宮。雖然仍舊是慈壽太後之尊,但如今的仁壽宮才是宮裏徹徹底底的“禁忌之地”。

今日宮裏喜氣洋洋,皇帝萬壽聖節,仁壽宮倒也得了一些賜下來的美食。

金祺惦記著的那個出身朝鮮的老太監李珍,現在就是仁壽宮的掌事太監。

他雖然可以遞出一些信件出去,但那也是要經過司禮監審查的,哪裏敢多嘴?

現在張太後仍只在佛堂前枯坐著,李珍問了她幾遍沒得到回音,也就懶得再多嘴。

院裏的草都深了,可他們這些太監宮女也懶得細細打理,個個都只在那懶洋洋地曬太陽、閑聊。

外面的喧鬧與他們無關。

前朝那邊,奉天殿雖改名叫了國議殿,但奉天門仍叫奉天門。

此刻奉天門內外,也都在做著準備。

昨日是閱兵,今天則是賀壽了。

儀仗和樂班都不缺,此刻文武群臣、外國使節們,則都在午門外等候著。

昨天新受封的國公們自是耀眼至極,郭勛、李全禮、朱麒都笑得合不攏嘴,嚴春生則謙虛謹慎一些。

那些老勛臣能肆意一些,但他這個年輕的新國公則不敢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