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京城陰雲

皇後的離去,帶來的另一個迫切問題就是皇帝本人的萬年吉壤。

歷朝歷代,不知多少皇帝會非常早地就開始操心自己駕崩後的陵寢事。

但如今的皇帝陛下對此並不關心,甚至之前有過一次態度不好的駁斥。

駁斥的對象是嚴嵩,那時候嚴嵩是禮部尚書。緣由是安嬪的離世,嚴嵩委婉地奏請:在為安嬪選陵地之時,是不是也開始選擇萬年吉壤?

那時候皇帝駁斥的理由是:博迪雖然死了,但籌備北征,錢糧何等吃緊?萬年吉壤這等工程,何必急在一時?

盡管如此,當時的朝臣們心裏還是不免暗暗琢磨:陛下是不是很忌諱這件事?

因為除了太宗皇帝的陵寢是生前就開始建,其實到目前為止,其他皇帝並沒有在生前就開始興建。但是不建,不代表沒有先選好位置,做些前期準備。

要不然等人沒了,倉促之間修得好嗎?還是讓皇帝在紫禁城裏再躺上一年半載?

所以耗費太多顯得像是個借口,皇帝似乎不喜歡別人那麽早就提他的身後事。

前期準備也花不了多少銀子。

但現在,按規矩,皇後先下葬了,將來也是應該和皇帝合葬一處的。

因此必須得選了,並且實際上就應該是選陛下的萬年吉壤。

在這種皇後離世可能影響將來太子儲君之位的敏感時刻,嚴嵩、劉龍不得不到朱厚熜面前,奏報堪輿結果。

因為不論怎麽樣,皇帝必須親自查看一下,好確定他自己將來埋在哪個“備選地”。

禦書房裏,嚴嵩、劉龍二人大氣都不敢出。

遷都北京後,帝陵其實大範圍上就已經有了一大片區域,那裏被稱作天壽山。

“橡子嶺和十八道嶺?”朱厚熜意興闌珊地看完,毫不猶豫地說道,“安嬪她們葬在哪,選那邊就是。”

嚴嵩和劉龍渾身一激靈,頓時下跪勸阻:“陛下,萬萬不可!”

朱厚熜皺起眉頭:“為何?”

嚴嵩和劉龍兩人跪著面面相覷,兩人這才有些猜測,原來皇帝大概是真的對身後事、乃至於對這些喪儀講究根本就不太了解。

“……陛下,安嬪、莊嬪等都能葬於天壽山,這已是陛下殊恩。只是,陛下九五至尊,萬年吉壤豈能……豈能……何況那裏,如今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吉壤,早已占據了風水最上之地……”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謹慎地解釋著,朱厚熜這才慢慢回過神來。

確實,他哪裏那麽關心這些身後喪葬事?不願在那個時候多花錢是真的,覺得自己還有得活也是真的。

但是如今孫茗去了,這個問題不得不提上日程。

而大明祖制,只有皇後才能葬入天壽山,妃子死後是葬於西郊金山的。

但是這個規矩,之前朱見深已經破了,萬貴妃死後成了在天壽山皇陵區單獨入葬的第一人。

所以在安嬪去後,包括去年的莊嬪等人,朱厚熜安排直接葬過去,其他人也沒多說什麽。

其實朱厚熜都沒什麽概念,包括他安排讓自己的祖母合葬到朱見深的茂陵,那也是壞了祖制的——邵氏畢竟沒有後位。雖然朱厚熜繼位後尊為太皇太後,但那畢竟是後來才由朱厚熜這個孫子追尊。

在當時的環境裏,大家都依著皇帝的意思,朱厚熜甚至沒聽到什麽明面上的反對。

但現在,皇帝居然準備自己也去萬貴妃下葬的萬娘墳旁邊陪著已經下葬在那裏的安嬪等人,這可就駭人聽聞了。

嚴嵩心頭感慨,誠懇地勸道:“慈孝獻皇後歸葬安陸,顯陵雖重修一番,陛下力主不必遷至天壽山,已是愛惜民力、節儉為先、聖明之至。然陛下萬年吉壤,孝潔聖皇後位份尊貴,如何能輕忽?”

天壽山那邊,皇後之外的其他妃嬪,如今單獨安葬的很少。或者說除了萬貴妃之外,目前就只有朱厚熜的女人還有單獨安葬在那的,位份還只是嬪!

倒是當年最早選擇安葬在天壽山的朱棣,在那裏修了東西井。雖然下葬的都是妃,卻是殉葬的性質,既沒有名字,更是都埋葬在一起。

朱見深開了先例之後,他兒子朱佑樘就只有一個皇後,如今還活著。

朱厚照的康陵,去年夏氏也合葬了過去。他其他的妃子,已經去世的,根本不需要朱厚熜親自管,也沒能葬到那邊去。

朱厚熜看了看嚴嵩,緩緩說道:“這一年多,你治喪不少。依你的看法,橡子嶺和十八道嶺,哪裏更好?”

嚴嵩低下了頭:“臣豈敢妄言?陛下,萬年吉壤事重,陛下為孝潔聖皇後視陵,還是禦駕點選的好。”

“……為皇後視陵……”朱厚熜微微琢磨了一下,沉默下來。

說是自己的萬年吉壤事重,但現在是為孫茗去親自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