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選錯了人?

深秋時節,京城已經有了涼意。

養心殿外,十五歲的戚繼光到了門口,先見到的是站在那裏的陸炳。

“見過陸指!”

“先到了正好,一起等一等殿下吧。”

陸炳點了點頭,打量著戚繼光。

不見戚景通那家夥有多大的本事和功績,但陛下給他這兒子的恩典當真是極大。

王守仁的最後幾年,是這小子侍奉左右,就如同親孫兒一般,也不知學了幾成本事。

除了王守仁,還有嚴春生教特戰,有錦衣衛和皇明大學院兵學院的好手傳授武藝。

如今更要和張居正一起,隨太子遊歷大明。

可見陛下是把張居正和他當做太子將來的文武肱骨、左膀右臂去培養的。

“領了旨,今年就沒去參加武舉了?”陸炳開口閑聊。

“自當以旨意為重,不敢怠慢。”

“武舉倒不難,你也不需要這出身。”

陸炳要說的是,他戚家本就有武將官職可以襲替。就算如今襲替只有只是虛銜,要授職還是得考,憑皇帝對他的栽培和他的本事,又有何難?

身為錦衣衛老大,陸炳知道的很多。

戚繼光卻回答道:“蒙陛下隆恩,將來若不能考個武進士出身,豈不愧煞?”

“有道理。”陸炳笑了笑,而後收斂起笑容,“你此去任務極重!定要機靈,既護得殿下周全,也要隨機應變。若你和張叔大處置不了,得第一時間找到本指揮暗中安排的人,萬萬不可托大!”

“定謹記於心!”

這時,朱載墌和張居正也從端本宮那邊的方向過來了。

見了禮之後,陸炳領著他們直入養心殿。

朱厚熜擱下了禦筆,看著自己的兒子和兩個年輕人。

“就不特地壯行了,等你們回來,朕再賜宴。”

朱載墌有些興奮,畢竟長這麽大,還沒有離開過京城。

“載墌,你再說說,這回出去是要做什麽?”

朱載墌收攝心神,恭敬地回答:“父皇命兒臣遊歷大明,體察民情。耳聞目睹,知民生疾苦,察政事繁難。”

朱厚熜又看了看張居正:“叔大,你說說看。”

“回陛下,此番仍是去學。陛下常常教誨,實踐出真知。殿下及臣等,定然只多聽、多看、多想,絕不出面處置什麽地方事。”

朱厚熜點了點頭:“元敬,你的任務呢?”

戚繼光抱了抱拳:“臣鞍前馬後做個仆役,護得殿下周全便是。”

“看來朕不用叮囑太多。”朱厚熜再看向自己的兒子,“少年熱血,若見到什麽不平事,自然難以抑制。然而你們需謹記,世事紛繁,萬不能因一時意氣輕率視之。朕讓你去遊歷一番,不是要你們去逞太子威風,而是讓你們印證平日所學。大明的將來終歸是你們的,要盡量了解大明實情如何,了解大明官民是怎樣實實在在的人。”

“兒臣謹記!”

朱厚熜點了點頭,頓了頓之後就說道:“先去皇陵那邊拜別你母後,然後便從京西先往南去吧。朝中只會知道你在皇陵為母守孝,出門在外,你就以一個大明尋常的士子自處。”

“兒臣叩首,父皇保重龍體……”

這一天,是皇太子在恭賀了皇帝萬壽之後正式前往皇陵依“古禮”結廬守孝,同時潛心研學。

朝野自會稱頌太子孝名,但是實際上,太子和張居正、戚繼光三人組就此穿著便服,開始了他們的遊歷之旅。

陸炳在皇陵那邊送別了他們南下的馬車,心裏長嘆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這段日子裏,心裏時刻要繃著一根弦了,每日都得關注太子到了哪、情況如何。

除他之外,京裏還知道這件事的,就是太子的親舅舅、治安總司總長孫元,以及專門負責治安司體系下特勤隊的袁紅瑁。

這是陸炳知道的情況,皇帝還有沒有其余的暗中安排,他也不知道。

太子的車駕到了良鄉,此前在皇陵裏的離別愁緒散去,朱載墌問張居正:“叔大,我們接下來先去哪?”

張居正已經進入了角色,笑著問道:“明兄可有主意?”

“……”朱載墌想了想,“廣東是最想去的。”

“廣東遠,莫不如這樣……”張居正心裏早有定計,“莫不如先由直道去湖廣。去一趟安陸,再我老家。這兩個地方的事,明兄聽過一些,小弟也還記得,正好看看如今變化。接下來,再去戚兄老家山東,而後順漕河南下。到南京,再去浙江,經陸路到閩贛,再到廣東。最後自廣東到廣西、雲南,從四川到陜晉,最後經河套宣寧回京,如何?”

朱載墌笑起來:“叔大已經做過功課,想來是不虛此行的。戚雲,你看可好?”

“小弟聽大哥二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