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大明還有個錦衣衛

貢士們突然面對這樣重大的選擇,議論紛紛是免不了的。

這一屆貢士的遭遇自然就是以後年輕讀書人的風向標,因此議論範圍自然是迅速就越來越廣。

千百年來惟有讀書高,就是因為讀書讀出名堂了就能登堂入室,就能做官。

做了官,就是老爺,高人何止一等?

更別說明面上暗地裏的那麽多實利。

眼下,即便已經是會試翹楚,還要“志願”選擇是不是去官府做官?

說是志願,不強求,可既然分了方向,如果另外兩個方向沒人選擇或者只有寥寥數人,那不是打皇帝的臉嗎?

各位重臣家宅裏的話,其實短短兩三日裏就傳遍了新科貢士圈。

沒門路的,自然要問那些有門路的。有門路得以拜訪請教的人當中,也有不少人心存疑慮或者幹脆就城府不深。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原來不少重臣真的在勸一些人選擇那什麽企業方向和科學院方向。

這一下搞得許多人甚至心裏有了異樣的不平衡:合著我都沒那個能耐被勸一勸了?

因為有那麽兩個城府淺的得意洋洋地透出了一句話:陛下朱筆禦勾,他們可是已經簡在帝心的經世濟民或者天工開物奇才!

“難道出任官職,上佐君父,下安百姓,不配為經世濟民之才,反倒鉆研商道、耍滑貪財是經世濟民?”

“……這此前不是已經有更好的名字嗎,定國安民。”

“那何以只開兩科,這靖國武略科和定國安民科不再開了?”

“……陛下聖明,自有深意。”

“可若選了官府方向,將來反被聖意鄙薄呢?”

“……陛下襟懷廣闊,豈會如此?兄台慎言。”

“學甫兄,你還在為難?”

王崇古聞言回過神來,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唐順之、楊博都拜訪過了,確實都建議他去選擇那企業方向。

可是企業方向就只有皇明資產局下諸企業這一個出路,至少接下來這十多年裏是如此。

而在這麽長的時間裏,官府裏的事還能有諸多回旋余地。到了企業裏,那真的是只以錢財為繩索,回旋余地很小。一個沒做好,也都是皇帝一言而決,萬不會有在官府裏上官、同僚一同言明難處、奏請開恩的余地。

最重要的是,若在企業任官,王家固然可以得到更快發展的機會,但卻綁定得更為清晰明顯。若真有事,是一定會牽連到王家的。

這哪比得上在官府做官,只需某些方面指指方向、引見些人?

“這不是倉促之間,就要一舉定將來嗎?”有人憤憤不平,“朝廷怎麽能只給半個多月的時間讓我等決斷?那企業、科學院方向將來如何授職、如何遷轉,總該有個章程,好讓我等細細考量才是!”

“伯載兄,你為會元,你怎麽想?”

聽到這話,王崇古也看向了一人。

此人姓沈名坤,今年已經三十五。在最近這些科的會試裏,他算是奪得會試第一的人當中年紀極大的。

考綱改後,能適應新考綱的,往往是天資當真極佳、而且易於接受新事物。

年齡偏大一點的,在這方面確實比較吃虧。

而這沈坤,更是快到了三十歲才中舉。

在會試之前,許多人都沒想到最終是他奪了會元。而前幾日,一直生活在淮安的他也拜會了曾經作為總河、在淮安呆了好多年的劉天和。

與王崇古不同,劉天和對沈坤的指點,竟是建議他去選擇科學院方向。

會試第一選了這個方向,到底是讓他帶動其他人,還是他當真在這些方面頗得皇帝看重?而他能奪會試第一,只怕也會預示著殿試考題的方向。

沈坤欣然回答:“我所喜頗雜,也素來耿直。劉國老言之有理,我確實更適合做些學問。”

“……沈兄,當真不想出仕為官了?”

“入科學院為博士,也有官銜。”

“……那怎可……”

面對許多失望的表情,沈坤站了起來拱手:“文教部已有明文,各方向殿試考題不同。既然定下了心,我就回去再多做些準備了,諸位慢議。”

這是一處旅社,在這裏議論的都是投宿這裏應試的舉子。

沈坤被人敲門拉來,也不能不出席。

現在表了態,他又回去了。

王崇古看著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過了一會,他堅定地站了起來:“陛下和諸公既然定了此制,我看諸位也不用心存萬一了,還是早做決斷吧。殿試在即,又怎會改弦易張?”

“學甫有決斷了?”

王崇古裝作苦笑:“拜訪請教了又不聽指教,豈非不可教?”

他這麽一說,失望的人更多了。

大家這麽熱衷商議這件事,不就是想嘗試著看看是不是能統一一下意見,讓朝廷看到眾貢士非議紛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