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皇儲之爭演習?

在太子遇險這樣重大的問題面前,什麽吐蕃、琉球、日本,這些問題都得往後稍稍了。

陸炳說太子必定安然無恙,因為暗中護衛太子的人都是他安排的。

他如果講一句“難說”,那就真是天要塌了。

可郭勛現在無比緊張,他在乾清宮的殿門外走來走去。

都這個時間了,陛下何必還先安撫一下那什麽琉球使臣?

他心裏有一個可怕的猜想,不知道皇帝有沒有想到過。

西暖閣內,嚴嵩對毛龍吟和尚元二人說道:“二位都聽見了吧?陛下德布天下,琉球之事自然不能不管。但如今,首要還是察知琉球實情如何,再做定奪。這些事,也急不來。”

毛龍吟跪在那裏直磕頭,尚元現在也機械地按毛龍吟教的那麽做。

“陛下,吾王生死未蔔,琉球情勢危急如火。倭寇傾巢而動,外臣有心歸國率軍克敵。不論實情如何,琉球上下久沐王恩,萬眾一心,只欠靖難大軍了。如今是除首裏外,琉球無將無兵,只如刀俎之魚肉;倭寇盤踞首裏內外燒殺搶掠,卻是兵精糧足。還請陛下開恩,借外臣精兵良將數百、戰艦二三,便能掃蕩賊寇。琉球上下,俱感天恩!”

朱厚熜一邊惦記著朱載墌,一邊卻說道:“朕非不允,然就如昔年滿剌加受葡萄牙人所侵,大明雖有心扶助,畢竟萬裏之遙,海津險惡。準備周全,方才一舉建功。如今琉球突遭此厄,根源還在於日本亂戰不休,匪寇禍及諸國。大明只借兵數百自然是小事,但不根除禍源,難道從此便長駐琉球?”

毛龍吟僵了僵,然後立刻說道:“此次賊寇偷襲,琉球防備不周,這才有此一劫。既趕走賊寇,琉球上下自然整軍備戰,堅固海防。至於日本禍源,上國若願從東洋諸藩之情討伐之,琉球自當鼎力而為護援。”

“朕若要派大軍勞師遠征助琉球,自然最好是順路一舉給日本一個教訓,那就不是精兵數百的事了。”朱厚熜看著他,“事發突然,你能代尚清做這個主?”

“……外臣……外臣……”

“兵馬一動,糧草、撫恤、封賞……”朱厚熜繼續說道,“大明雖富足強大,但朕子民萬萬,也需精打細算。朕知道你們著急,但此事急不來。你們需要好好考慮對策,朕也需要通盤計議,考慮得失。”

“是啊。”嚴嵩繼續勸著,“事出突然,倉促之間如何能夠決斷?二位還是先回大同館,陛下已經吩咐浙江、福建、台灣了,盡快探查琉球實情。若有琉球子民逃難至大明,也吩咐了先安置下來。”

毛龍吟和尚元失魂落魄地離開乾清宮。

“法司,上國不肯幫忙嗎?”

“怎麽幫?”毛龍吟恍惚地回答著,“借兵好說,怎麽還?殿下,臣愧負王恩,以致王上身陷賊寇之手,生死未蔔……”

他聽得出來大明皇帝的言外之意。

提到什麽糧餉、撫恤、封賞,那就是大明並非只為上國大義就幫助藩國。

考慮得失,那就是考慮利益。

可是突遭劫難的琉球,能拿什麽利益請大明出手?

而他一個臣子,加上一個沒繼位的王子,又以什麽身份替生死不知的琉球國王作主,與大明先商議好?

西暖閣內,朱厚熜說道:“先拖著吧。此事至少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在諸國使臣面前形成征討日本的大義聲勢,一是以琉球為藍本,讓一些小藩國知道取舍。”

嚴嵩點了點頭:“臣明白了。”

仍舊是那個宗旨:大明冊封諸藩,是要諸藩國主或首領能夠保境安民。

過去自然能說大明對諸藩只能采取羈縻之策,是不得以而如此。但如今以大明軍力、交通之便、科舉取士之多,實則可以另有選擇了。

這就是橫亙在諸藩面前的大勢:過去那樣的土皇帝日子就是一去不復返了。

航海技術進步了,海洋上小國之間的來往比過去便利了太多,摩擦也就會多出很多。

海洋上尚且如此,陸上接壤之鄰國間呢?

大明以至強之資,提出希望諸藩子民能夠安居樂業、生活日漸富足的目標,這本身就站在大義上。

而已經搜刮民脂民膏慣了,觀念、手段、實力都落後的諸藩國主、權貴,如果跟不上大明的需要,被視為敵人、吊民伐罪又有何不可?

琉球在這裏求助,殊不知大明首先就可以詰問一句他們怎麽保境安民的。

這是嚴嵩要去操心辦理的事。他離開乾清宮,看到了在門口克制焦急的郭勛,只是點了點頭。

郭勛沒有對他多說什麽,終於等到皇帝讓他進去之後,他首先就是大禮跪下,然後閉口不言。

朱厚熜皺了皺眉:“你這是犯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