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獻土稱臣

宗晴康其實還好。

這段時日裏,感到最不妙的是尹元老和李山希。

住在大同館的他們知道了難民隊伍入京請願,自然也過去了一趟。

尹元老就不說了,露面之後被聽說了身份之後,就讓大明圍觀百姓欣賞了一場他鄉語言的熱烈歡迎。聽不懂,但從當時的場面來看,那些朝鮮難民罵得應該很難聽。

而李山希同樣十分意外。

尹元老只是不能坐視不理,也存著萬一之心。事情發生時他已經不在朝鮮,如果現在能夠出面巧言一番爭取一些支持,也許反倒是一個機會呢?

這建立在他搞清楚局勢後就對李山希表了忠心的基礎上。朝鮮內部這一亂起來,大明對朝鮮的不滿已經很明確。眼下坐觀其變,只怕是要尹任和尹元衡及其他人先鬥個你死我活再說。

在尹元老看來,大明至今表達的態度只是:朝鮮形勢未明,不管。

他畢竟還是水平差了些,知道了難民請願一事,竟還想不分明。若是憑借可以約束原先的小尹勢力效忠於李山希的存在價值,與李山希一起滿足大明下一步遠征根除倭患的要求,那就能化危為機。

可是在大明京城的東門外,他親耳聽到那些難民是連李懌一起、連整個王室一起罵的。

真的罵得很難聽。

是加上了新的請願:誅殺國賊!上至王主、下至奸臣,都是害得他們落到如此田地的國賊!

現在兩個人都徹底明白了:也許朝鮮王朝的國祚就斷在了這裏。

李山希當日被朱厚熜點破心思,現在愈發渾身冰寒。

人人都有舊思維。

這麽多年,雖然大明有雄主在位已是不爭之實。但除了蒙元汗庭這個世敵之外,大明也只滅了孟定一府之地、要回了北交趾的大明三府舊地。

朝鮮代代恭順,立國已久傳承有序,豈能與之一樣?

他還做著風雲突變、不是沒有機會的美夢,當時就收回了一個“不忠不孝”的評價。

現在回想起當時第一次見大明皇帝時他的“欣賞”,李山希只覺得不寒而栗。

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算計朝鮮的嗎?

可是這麽多年裏,大明真的沒有虧待朝鮮。

內政不管,邊貿不斷……

現在李山希想明白了:在不爭氣的朝鮮君臣面前,不管就是放縱他們安心爭鬥,邊貿不斷就是帶去更多可以爭鬥的利益!

他也是棋子之一。

他帶回去了大明的皇明資產局這種模式,讓他那個平庸的父王覺得還能借之平衡各方。而在他庶次子身份的枷鎖下,最終反而讓那裏變成了一個爭鬥的新戰場。

不僅是北面的九連城,還有南面對馬島這個從日本轉買轉賣的唯一窗口。占了上風的小尹兄弟財勢大漲,這才敢於蒙了心如此大逆不道吧?

“……殿下,如今怎麽辦?”

既然“跪了”,“效忠”於他,尹元老仍舊擺著樣子。

李山希沒回答,顯得同樣茫然無措。

可是他知道,尹元老應該死定了。

而他的未來呢?

李山希是年少時就很聰明的,他知道眼下大明皇帝可能就是在等他了。

琉球那裏總該是飛來橫禍吧?尚元這個正牌王儲懇請、他的姐姐血書懇請,大明仍舊拖著。

是懇請的人物不夠分量,還是懇請的內容不夠合大明皇帝心意?

新春之際,去拜年吧。

現在,他仍舊是大明冊封過的朝鮮國主之子,以這個身份去向大明皇帝拜年,那是要見的。

乾清宮的西暖閣之內,李山希跪得極恭順,聲音很悲愴:“罪臣代亡父叩問陛下聖安,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過年的,你何罪之有?”

李山希仍舊跪著,但直起了身子抹著眼淚:“驚聞鄙國百姓入京請願,罪臣前去探視,方知宗室百姓早已離心多年。女真寇邊,倭賊侵境,外不能守土;權奸滿朝,政事荒廢,內不能安民。罪臣雖是區區王庶子,亦羞愧難當。遭逢此難,罪臣其時確有私心,陛下言罪臣不忠不孝,此亦罪臣之罪!”

朱厚熜眼神一凝,盯了他許久之後長長一聲嘆息:“朝鮮百姓困苦至此,朕也沒想到。朝鮮有今日,實非無因。朝鮮君臣不能守土安民,青史之上也當得起一句有罪於民之評。”

李山希又低下了頭:“罪臣這是第二回在大明過正旦節了。一晃近十年,大明百姓更加富足安康。而昔年陛下命人教罪臣邊貿事,罪臣囿於身份,處朝鮮王儲相爭危局,多年來竟不能為朝鮮百姓立寸功。每念及此,只悔為宗室之後。若出身民間,或仍能有所作為,不負陛下厚望。”

朱厚熜看著他,沉默了一陣之後才道:“來給朕拜年,另外想說的是什麽不妨明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