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揚帆出征

如果沒有大明的橫插一腳,宗晴康不會野心膨脹,島津貴久不會突襲琉球,東瀛不會突然又冒出兩個自封的大將軍,那麽如今四十七的毛利元就還仍舊在鼓搗他的“兩川體制”。

毛利氏脫離尼子氏之後,內部本來就還不算穩固。

只不過夾在尼子氏和大內氏之間,他並沒有太多選擇。

正因為在這種夾縫裏窮盡一生最終成為十國守護、染指另兩國部分,名震關西,因而有了“謀神”之名,被譽為“西國第一智將”。

這說明毛利元就不傻。而因為他不傻,所以他更容易被事實說服、做出理智的選擇。

前提是熬下來。

“大郎還在大內家的山城。”毛利元就對著盟友兼家臣、沼田城主小早川正平說道,“正平呀,你犧牲的水軍,我的長子,都是必要的代價。”

形勢不同了,毛利元就麾下的小早川、吉川這兩翼形成得更早,卻也不算特別穩固,何況這次還有“苦肉計”。

小早川家與瀨戶海盜的關系一直很好,因此毛利元就麾下的水軍實力,主要是由小早川家構成的。

現在,小早川正平反倒很看得開:“需要安撫的是興景。三郎成為他的養子,將來再娶我的女兒,這件事應該確定下來了。”

他說的興景,是小早川家一個分家之主。小早川正平無子,他實則很忌憚分家將來威脅本家。這一次,他出了船、兵,分家也出了不少兵。但損失對於分家、本家的傷害程度,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毛利元就點了點頭:“我明白。”

“那麽……”小早川正平遲疑了一下,還是問了出來,“大內家那邊,果然還是遲早會懷疑我們吧?”

“不用在意。”毛利元就反倒搖了搖頭,“難道我們回來的人,不是十人中只有兩人?約定好的兩家一起分享石見銀山,他又是怎麽做的?不能具備更大的器量,再做出毫無證據就討伐盟友的事,那我們後面的選擇就更加有理由了。尼子氏歸降的家臣和國人眾,現在對他也不算忠誠。事情到了那一步,島津家也會疑懼不已。”

“但是元就大人……”小早川正平看著他,“那位汪君……真的可信嗎?”

“朝鮮的戰爭確實開始了。”毛利元就低下了頭,“對馬島上出現大明商船和護航戰艦已經多少年了?這回不一樣……”

是,這回不一樣。

太多人沉湎於老故事,總覺得昔年的蒙元兩度折戟,東瀛得大海和天風之助,絕無大患。

哪怕是足利家,也只不過借這個旗幟嘗試最後一搏罷了。

可大明這一次太有耐心了。在對馬島經營了那麽久,卻一直只是扮做行商。

毛利元就從中看出的,是利用多年時間,把航線徹底掌握了。

正如大內義隆的消沉一般,毛利元就看得出區別:蒙元是馬背上成長起來的不世魔神,渡海而攻是優勢盡失。可大明不同,大明在走的,是正確的方式。

島津貴久先去屠毀了琉球,不就是讓明軍從那個方向的海路過來要更慢一些嗎?

在島津貴久的算計裏,是要讓大內氏頂在前頭吧?

而征服整個東瀛的話……毛利元就認同那個汪直的觀點:即便今年真的會有大小百余戰艦及更多運兵船、貨船一同討伐而來,最終登陸的數萬精兵人人鐵甲火器充沛,大明對東瀛的征服也需要一批本地人。

大勢洶湧,順者昌,逆者亡。

汪直說就是今年的事,毛利元就能信嗎?

他可以不信,但明軍確實在掃平朝鮮,這是十分明確的信號。

留給他抉擇的時間並不多。

而對於可能征討對馬島的信息,汪直也只給了他兩個選擇:如果他能及時傳出一些信息,哪怕沒有準確的時間而只有跡象,那麽可視為將來功臣;如果什麽信息都沒有,那就是主動挑起對大明戰事的所謂禦守聯軍罪酋之一。

毛利元就已經做出了選擇,他確實只給出了征討勢在必行的信號,沒有明確時間。

可對馬島那邊準確捕捉到了時間,設下了圈套。三艦周旋了許久,九艦大敗聯軍。

“……這是更可怕的事實。”毛利元就幽幽說道,“那位汪君……真的只是暗中勸說我一個嗎?”

“可是消息怎麽往來?通往對馬島的海岸諸港,都在大內氏掌控之下……如果是漢人……”

“你忘了宗家?”毛利元就嘆了一口氣,“宗晴康曾攻下出雲的洗合城和十神山城,有多少人沒能回去?而對馬島上,有多少人其實已經是大明的奴仆?去對馬島,又何必一定從港口出發?”

頓了一頓之後他才說道:“如果我不在關西,也許我現在不用做這樣的選擇。但是以大明的實力和決心,我沒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