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收獲的季節

公元二三八八,嘉靖二十六年,這一年,大明天子實歲也有四十了。

本應在去年辦萬壽大典,但幾方戰事未畢,皇帝的意思是:明年再辦,大賞功臣,鼎定大明周邊新秩序。

因而從前年底皇帝北征凱旋,留下了一年多的時間,讓外滇、交趾、朝鮮三個地方的亂局結束,讓東瀛那邊得以收尾。

大明百姓已經習慣了這兩三年的捷報頻傳,對於今年將舉行的萬壽大典,京城百姓自然翹首以盼。

聽說,今年大明皇帝傳旨四方,周邊諸國概無例外,都要由國主率重臣親赴大明。

事涉建交通商大事。

天地壇周圍本就是勛戚權貴們紛紛買地、置辦家宅的地方,如今有了一通規模不小的改造。

本就有不少勛戚選擇了去草原汗國、去朝鮮、去東瀛、琉球,還有要去更多藩國的。

他們的宅子,現在紛紛有了新的用途:與大明建交之國在大明京城的使館。

現在卻還沒啟用,因為還沒簽訂建交國書。

乾清宮內,朱載墌站在一旁,聽著父親對嚴嵩強調。

“不要把儀典搞成萬國來朝。”朱厚熜看著嚴嵩呈上來的大典儀注,“諸國國主及使臣,是來觀禮。大明兵威既顯,如今對那些親善之國,好好講道理便好,他們聽得進去。”

嚴嵩有些為難:“陛下,那樣一來,只怕他們也惶恐不安。”

“朕的子侄,跪拜賀壽是應當的。其余藩國國主,卻不用要求,謹獻賀禮便好。主要還是會場,祈年殿明堂之內,以圓桌安排座次,朕與他們一同商議今後如何共謀發展。此外,齋宮之內,朕還要與一家一家單獨會談的。”

“那暹羅的阿瑜陀耶……”

嚴嵩說完,眼角余光不由得看了看太子。

對緬甸、交趾、八百大甸等地的處置,自然也是這一次萬壽大典兼“諸國國主會議”的一個重要議程。

大明雖然已經心有定計,但還沒正式對外公布,太子以及將赴越北的眾臣還在京城做著準備,等待萬壽大典後啟程。

暹羅那邊,如今是阿瑜陀耶王朝,國主名為蓋法。

朱厚熜看了看高拱:“那蓋法敢來嗎?”

高拱是從南洋都護府回來的,此時聞言躬身:“這蓋法去年才繼位,其父本是奪侄兒之位。如今權臣坤哇拉旺沙憑緬甸攻蘭納之際一同發兵蘭納,實掌大權。蓋法只怕不敢來,不然國主易位。”

朱厚熜笑了笑:“管他來不來,兵發蘭納、與緬甸瓜分八百大甸是真。來了,朕也該為愛嬪主持公道,讓他交出侵占之地,另有重罰。有此罪過,這次又豈能與之建交?既非建交友國,後續大有余地。”

“臣明白了……”

“對暹羅是如此,對蘭納、車裏等,則先不必苛待。他們自有國情,往日如何,今後也不必要求他們怎樣。貧瘠山地,商貿綁住,文教緩緩同化。南洋諸國,更是如此,合則兩利,幫他們多設商港便好。”

大明的東面和北面已經煥然一新,南面又有新形勢,隱患最大的反倒是西邊。

嚴春生已經率軍出發,這次是不會來的。

吐蕃會不會來,現在還沒消息。

那邊至今都並不是統一的一國,各種法王不少。

現在俺答已經授首,吐蕃再次退守高原,但之前確實有陳兵青甘之舉。

也很難真正奈何得了他們,地理優勢太明顯了。

商議到那裏,朱厚熜想了想便說道:“他們要呆在那裏,便給他們一個正式名分吧。命青甘和四川都行文過去,教宗輪換冊封,朕認一家;只設一宣尉司,名為大明國土,他們自治。邊貿往來互通有無,相安無事為上。”

要徹底解決那裏的問題,大明還需要更多的積澱,避免因為打上去了而交通不便又陷入往復。

那裏要等到四百多年後才真正變個模樣,同樣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修路。

現在就作為一個特例好了,至少先把伏筆埋下。

大臣們都退下之後,朱厚熜看了看兒子:“多少該安心一些了吧?能呆在爹身邊的日子雖不多了,但你去了之後,書信也要常來往,爹會繼續教導你。”

“……兒子慚愧。”

“能理解。只不過你要面臨的問題,確實比歷代儲君更多。”

本來穩穩當當、留在京城等待繼位的太子,忽然自己要去獨當一面。名為歷練,後面不知有多少可能,朱載墌堅定之余又心情低落,很正常。

可朱厚熜已經決定了這樣,就不會更改。

“等你大哥回來,再加上載墀,朕會跟你們說分明。”朱厚熜看著他,語氣又柔和了許多,“這麽多年,你也該心裏有數了。為了大明的將來,朕花費多少心力培養一個優秀的儲君。就算你去了越北歷練,別讓自己心裏的一些想法吞噬自己。哪怕皇後又有嫡子,朕就能把他培養得比你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