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暴兵時代

怛羅斯之戰十二年後,當神州還在進行財經壟聚時。

烏拉爾地區的中部,蘇俄率先利用了現在最新出現的空間定型技術,試圖在自己的廣闊土地上進行超車式發展。

一台台移動著搭建板房的大型建築履帶機,被吊裝進了外殼粗糙但是內部精密度還算過得去的空間扭鍛設施。

這種鍛造非常奇特,當鋼鐵在鍋爐中熔融後,被進入磁場中進行塑形,隨著鍛造成功後的時空抽取,熔融的狀態也被抽取了,然後隨著抽取狀態的空間場覆蓋到新礦產中,這些煉礦爐裏的礦物變成了熔融狀態。整個過程中余熱損耗被大大減小。

耗能減少,耗水也減少了。只是汙染仍然有,而且很大。因為沒有任何轉化是百分百的。

這些重量達到五千多噸的基地車兩個管道冒著一種炫彩的灰色煙霧,開入了西伯利亞。碾壓倒了森林樹木,在鐵路附近完成了圍墻建設,還有戰車工廠的快速搭建。

神州北方國境線,原本是毫無壓力的荒原地帶,現在突然之間存在了大規模陸權對峙的可能。

……

這個位面的起源的最大幹擾源,已經從韃靼鞭撻歐陸的時間點返回了。

全球在時間粒子上的研究中,也都發現了,從這一刻開始,打開的空間裂隙是可以形成穩定的材料信息儲存界面。

雖然不知道這種現象能持續多久,但是全球的重工業集團全部開動了。

秦統歷2209年開過的兵事會,僅過了半年,在第二年年初又開了一次。

只是這一次各地的總兵們將會議開成了訴苦大會,要兵,要軍械,同時還在怒斥有那麽一些中低級武官必須要好好管教。

冠毅巖仍坐在白虎堂的高屏正座上,卻顯然沒有上次那麽從容。

由於上司精力有限,所以心有不忍的衛鏗也就按照順序匆匆匯報了一下己方的軍武入役狀況,隨便粘貼了幾十張重裝備的信息後,就坐下了。

一邊看著總兵們的表演,一邊在轉筆。

……

現在蘇俄的空間打印技術,在世界水平來說還是比較粗陋的。

空間鍛造過程中,雖然不會產生廢水,廢熱汙染,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輻射,當材料從時空裂隙中抽離的時候,這種輻射最強,並且產生高放射性的粉塵。

蘇系基地車中簡單粗暴地用上了導入外部氣流的循環體系,將高放射性的粉塵直接排到了環境中。當然了,按照蘇技術人員考量,百分之九十九的放射性會在一天內消失,剩余的在自然界中稀釋,不會產生危害。

只是,衛鏗手上時空管理局的資料中有明確的記錄,蘇系的基地車附近,在其附近居住地的人一定要穿上厚厚的屏蔽服。動員兵在作戰的時候沒有防護,但是回到兵營中需要躺入刷著防銹漆的維生艙中注射一些刺激生物組織生長的修復液。

相對來說,盟軍方面的MCV(移動式,模塊化制造基地)現在正在研發中,會在兩年後出來,盟軍精密工業的優勢,會在余熱和放射性上做的相當好。

至於昇陽方面,在前線基地車的設計思路上顯然是另辟蹊徑,采用了更加先進,但不成熟的納米蜂群打印制造體系。基地車量產納米顆粒,利用空間技術給納米蜂群賦能!更好的打印,而不是直接鍛造。

柯飛甲給的資料上評價道:“這個技術有著獨到之處。屬於星際太空時代的打印技術,但是在這個時間階段,昇陽帝國在該技術整合上非常粗糙。”

衛鏗看完了昇陽方面的資料,對前輩的話完全贊同。

在這個時間線下遊數百年後,太空港口內戰艦的建造是要六百八十七萬種高能納米顆粒。這個技術背後的工藝體系非常龐大。

昇陽開啟了這個技術時代,但是各個時間線上,掌握的納米顆粒種類最多不超過五千種!也就是說技術路線昇陽也的確搶了個頭,但是沒能力讓其先進化。

昇陽千年朝貢國的特性,讓其雖然獨立了,內心仍然是沒獨立。

確定了某項好東西好技術後,直接藏捏著,留著作為決勝技術,不敢,也不願意拿出來光明正大的運用。而是偷偷摸摸的完善。匠人精神自顧自鉆營一些要點,但是缺乏了在全面應用中,可能暴露的問題。閉門造車式的盲目升級技術,會將一開始設計遺留的小問題,硬生生的拖成了體系上的頑疾。

昇陽的海嘯坦克就是這個例子。

設計相當有特點,能夠依靠磁力氣囊下海,也能靠著納米雲進行裝甲修復,可謂是匠心獨運。但是一些基礎問題沒法解決,納米鋼的強度讓其抗穿性很爛、火炮的輸出也不夠,只能保持三百毫米的穿深。

這樣的硬傷讓加入昇陽的時空穿越者也補救不了。因為昇陽機器基地車能造的納米顆粒就是那三四千種。納米鋼的上限就是那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