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階層洗牌, 時空方程

空扭位面,軸時間線,紫木星,能量生產區域。

衛鏗主持的社會變革成功,就意味著技術進步的成果有更多人共享,相當一部分民眾能夠脫離約束性的操勞,能夠進一步去學習、去取得更廣闊的發展機會。

蕩星歷1176年,一個小玩意開始流行起來。

在軸區中心的地下制造工廠中,隨著一環一環的空間波紋沿著劍軸波動被置換出來,軸區工廠設置的流水化生產線,將這一層層置換出的波動提取出來,塞入一個超流體的機械磁環中,將空間能量束縛在內。這個空間環是消耗品,卻能以極少限制讓目標折躍到目標區域。

隨著這個小玩意大量生產,首先就是軸區的年輕孩子們受到了極大的益處,這些十三歲左右的孩子,在舊時代的淘汰率是百分之九十七。

而現在百分之五十都在經過磁場賦能後,於軸區公共試驗場上的第一個星期內,利用折躍環輔助空間入門,進而踏入劍徒的標準。

但也因為該物件的普及,閃爍的人太多了,不得不立法,沒有劍士許可證的人,不得在公共走道區域中閃爍,以免發生空間融撞擊事故。

……

從技術上來說,折躍環的生產難度並不比空間戒指要高,而且當下需要的能量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起的,所以這個小小的東西在一開始沒有入了劍士們的法眼。

但高層的劍士們並未敏銳發覺,這個“耗能大”的低級玩意,如果由於社會生產力進步了,人人用得起,不再是低階學徒的奢侈品,產量擴大了十倍,一百倍,甚至上千倍後,並且該技術出現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會有什麽樣的未來?

亦或許,劍士們“懶得去想”現在自己的境界變成“中人之姿”的場景。

※※※

蕩星歷1175年,夏季,白晝時期

軸區,有十二個內環區域,三十六個中環區域,一百零八個外環區,隨著這些城市上空的電力虹光網絡越來越密集,發電總量,在兩年內節節攀升。

衛鏗拿到了這裏工業標準的修改權,以及技術設定的決定權後,首次出現了,光劍以外的技術物品生產體系。

相較於雲鋼星的“戰鬥化身”這類高科技煉具。衛鏗攻克的技術鏈具有“惠及大眾”的低逼格屬性。

這就類似於主世界工業革命初期的瓷窯和鋼爐,在當時很難比較兩種產品的技術難度。但是瓷窯容納的都是經驗豐富的高級工人,而鋼鐵廠以及下遊制造體系則是能容納量化工人。

這就意味著前者工位是代代傳承的精匠,後者是年年普招,只是學歷門檻逐年提升的工人。

當年被自己砍了一條腿的戰鬥化身,衛鏗也逆向復制過了,對此評價是:該技術越發展就越考驗個人的匠意。對攜帶數字化系統的穿越者來說不難,但是對普通人很難。

而現在衛鏗預備鋪開這條跨時代的技術生產線,每個工位對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不難,但是對穿越到這個世界的人來說很難!

化身,靈器,不止一個穿越者能在空扭位面搞出來,因為只要在上層維持小規模組織生產就行了。而想要在中下層維持廣泛的生產鏈條,這需要的條件,在過往穿越者到達的時間線上,幾乎不可能湊齊。即使是湊齊了,也被歷史意外打斷了。

現在衛鏗準備了上百年,終於在幾十萬條時間線上,都湊齊了條件。

……

蕩星歷1176年初。

軸區新技術部門,研發的小型空間設備,已經提供到外太空的戰場上了,效果很不錯,天澤派正在加大訂購量。

在軸區的城市群中,電燈開始閃爍了。營養學調配的餐館也開始收割那些“剛有儲蓄家庭”的韭菜。

至於軸區興建的六十七個空間折躍訓練場,以及四百八十五個新式學校也爆滿了。

在滿足溫飽,不,甚至溫飽還差那麽一丁點時,人類就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社會階層晉升。

從先秦開始,打仗哪怕不發工錢,甚至還要家裏面補貼一些用錢。一大幫民、隸級別的秦人仍急吼吼地參軍,因為能封爵,能在分配體系的前列。而到了二十一世紀,京都戶口之所以能讓一大批博士人才,舍去其余地方的高薪,也不是為了讓下一代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不至於階層掉落嗎?

這是來自東方系社會中的狂熱。如果滿足不了這種狂熱,那就會轉為麻木,如果能夠滿足,那麽就會形成盛世。

當然,這樣大規模的階層晉級,是需要組織者擁有足夠的資本的。目前軸區生產組織的資本是足夠的。天澤派的上層給予了軸區現在發展足夠的重視。

但是作為變革的挑起者,衛鏗是做了超前預算的,已經考慮了資本不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