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死波

156年,統伐區戰略、衛鏗的注意力所在,用最簡單的概括就是“東玄武,西菌母”。

至於天殛龍最後的瘋狂,那是五色聯盟和建鄴的問題。那玩意現在不找上自己,衛老爺也沒興趣關注那裏的劇情。

統伐區將中樞定為衡陽,用軍事化體制進行發展,也只是暫時。

衡陽上下一致確定,控制線必須要向北邊推進。

原先城市最核心的區域,一百多年過去,工廠廠房的磚瓦縫隙中都長滿了植物。在光復的這幾年內,原先的廠房在爆破中轟然倒塌,人們在清理幹凈後,用磚塊搭建起高爐,重新規劃生產。

人類頻段輻射塔建立後,湘地的人類糧食生產區和住宅區的輻射指標也合格了。

統伐區的輻射指標安全,是廣泛存在於工農業生產管理中的。

這類似於二十一世紀“自來水大腸杆菌指標”,是面對異類生物對人類生命進行幹擾的客觀事實,采取的措施。

按照統伐區這最新的指標,建鄴和五色聯盟麾下的大部分居住區都是不達標的。就如同工業革命前,古典城市區域大部分水源在現代工業指標下都是不達標的。

工業革命階段,是采用石子過濾,氯氣消殺,靜置,然後個人家庭再煮沸。

在這個新時代,也是需要科學的手法來消防生化汙染。

例如現在統伐區,第一把關,就是城市周圍的生命輻射塔先把外來的大型的基因汙染給清除,少量殘余的影響由人群聚集自帶的輻射抵消。

住宅區盡量集成在一起,人與人靠在一個樓棟中生存。幼兒園,公共體育場,鍋爐供水,如同大學宿舍一樣,除了睡覺,如廁空間個人化,其他能公共化就公共化。

這樣的居住環境如此狹窄,而要確保社會中精神文明的豐富,那麽自然就要大力建設互聯網交流體制。

每一棟樓房的外層,都有大量的殖裝座艙,人造殖裝大腦,負責構建虛擬世界提供交流平台。

※※※

在統伐區的經濟布局中

如果說珠新區,湛江區這些第一代的城市是機械鋼鐵復興,那衡陽就是走新興技術路線的。

在大部分傳統機械工廠中越來越少的衛鏗,都集中在了光纖,碳基生物組織電信號轉換,等新興技術產業鏈中。

這裏看不到赤紅的鋼鐵出爐帶來的熱浪粉塵,城市內到處都是幹凈玻璃保護的實驗室和高精密工廠。

……

現在統伐區方面最先進的武備研發,也放在了衡陽這裏。

由於殖裝技術的發達,以及西部地區暫時沒有同級對抗的目標,統伐區準備走制造“通用殖裝裝甲”的道路。

而先前的62式輕型坦克,將會是統伐區幾十年內的唯一履帶作戰車輛,出現改A,改B改C改E.改F等。

155年開始,通用殖裝設計的半人馬機甲設計通過了項目論證,開始生產四足底盤。其前面兩對足寬大,後面兩對足窄。

補充:技術專家們考慮過後部只用一個足來支撐穩定,但經過反復測試,後部雙足更適用於應對更加復雜的地形。

整個底盤重量就達到了五噸,每個機械足就有五百公斤!機械結構內肌肉組織部分只有六十公斤,這些生物組織不是用做主輸出功率,而是用來快速撥動機械齒輪的。

在杠杆原理中,長力臂可以放大力量,但是挪動的距離小。

短力臂要更加費力,但是杠杆另一頭撬動的距離要大。

行走這個過程恰恰牽涉到力矩切換。比如擡腳甩開,理論上,在平地上甩開步子越大越好,但在爬坡時候則是要用上勁。

這裏的勁僅僅是腳足上力矩的調節。動作不大,但至關重要,如果用不上力的話——

在蹲廁所麻了時,就可以體會到,第一代機器人的腿可以邁開但是撲通一下摔倒的感覺。

衡陽工廠中設計的這個四足底盤,是機械技術,但也是生物技術的。

五噸重的底盤,可以扛起三噸以下,一點五噸以上的半人馬上半身結構活動。可以蹲下來,減少自己的受打擊面積,同時也可以站起來,加速奔跑機動。

半人馬的腰間安裝機炮,而主武器是可以扛起的火箭發射器,超遠程輸出導彈(生物制導)。

六對生物眼睛全方位收集視角,輔助大腦對自己所看到的區域進行地形處理。同時可以綜合其他同類型裝甲,以及天空洛奇亞,地面偵查貓發送的信息,構建更大,更細致化的地圖。

這類全新的重裝備裝甲開始研發,設計,並且計劃定產。

其意義在於,潘多拉位面,統伐區開始在重裝備科技的研發上,擺脫絕命位面的桎梏,開始走自己的道路。

衡陽是自主發展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