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沉淪的歐聯

2287年5月4日。

俄軍拿下了巴黎,這一次巴黎沒有投降,或許說,沒來得及投降。

東正聯邦正面的火炮和坦克協同撕碎了歐洲方面一次次積攢起來的力量。而歐洲方面的空軍優勢,則是由於俄軍靈活的空降部隊對機場的破壞,導致其無法發揮。

俄國人是腦洞非常清奇的民族,在第二次寰宇大戰中,就試圖研發出空降裝甲力量。俄國人清奇的腦洞體系,能否發揮出作用。往往取決於執行此項計劃的,到底是腐臭的官僚,還是新銳的青年軍官。

在這一次大戰,東正聯邦的領袖專門將鐮刀改型機甲交給了心靈特工使用。

現在大食地區,鐮刀機甲已經淘汰了,原因是大食地區的新兵用不好這玩意。在山區交戰中,不知道尋找掩體,以至於損失巨大,還不如身著機甲扛著火箭炮的步兵有效。

但是在東正聯邦的超能者部隊中,這種裝甲部隊五台一組,用激光武器壓制輕步兵,面對坦克進攻,心靈探測器判斷出敵人位置,然後靈活的跳入了墻壁掩體中,用曲射火力反擊盟軍的脆皮戰車。

東正心靈突擊隊提拔上來的戰場指揮官,靈活的運用手裏的少量裝甲力量,在進攻高盧的戰役中,發揮了百分之兩百的功效。

巴黎,凡爾賽宮。全身機甲的俄軍將軍們踱步進入了這歐洲著名的藝術中心。在鏡子中進行了高級軍官的合影。

但戰爭沒有結束,歐洲南部仍有大片領土抵抗。這一次,不會有維希法國。

歐洲的戰爭如此一邊倒,是因為西歐的戰略縱深太狹小了。卻又因為經濟發達成為歐洲近代史以來的經濟中心,進而取得政治主導權。

但要想國祚長久,說到底,首善之地需要天險。例如四面環山的關中平原西京,以及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旁的北都。都是能攻能守的好地方。

在歐洲南部,阿爾卑斯山脈斷絕了兵團大迂回大穿插的可能,羅馬正統是有一定道理的。

歐洲一體化這麽多年,畢竟有點作用,當整個德國和法國北部都被橫掃後。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德法大眼瞪小眼的格局洗牌了。

歐聯方面以羅馬為中心進行了重組,自此,歐洲重歸於至高元老院的旗幟下。

地中海艦隊已經集結,在阿爾卑斯山脈一線進行阻擊。

在歐洲北部淪陷後連續一個月的抵禦作戰中,法國方面已經將近乎三千萬人口轉移到了地中海南岸邊。

北非地區的近代西方城市內,一棟棟有著椰子樹和歐式庭院的居民樓被歐洲的官員們帶著兵征用了,用來安置歐洲來的移民。而原先的那些居民呢,則是被槍指著趕到了大街上,然後押送到了“冥主改造營”,隨著戰爭消耗物資需要加班加點趕制,那些非洲耗材們被戴上了電擊懲戒環送入工廠中勞動。

如此行徑,卻並沒有在當地激起任何反抗。

因為殖民者們具有著“靈活”的統治藝術,將每一塊殖民地的民眾強行劃分了多個族裔,占據了經濟管理和城市管理的是少數族裔。又推給多數族裔仇恨。

【主世界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華夏其實也領教過這種殖民馴化術,以至於占據港地時,養出來一批對內自詡高等華人,對外奴顏婢膝的蠢貨。】

相對於東亞文明的穩定性,非洲則是徹底從文化上被切割得四分五裂。

現在從歐洲來的武裝、政治、文化力量無比強大,殖民地的各股力量無法同心同力挑戰這個歐洲力量,而是開始了新一輪的內部相互傾軋。

現在高盧為首的歐聯力量,將其整個統治體系挪移到了非洲,可以憑借龐大的殖民地與東歐力量繼續進行搏鬥。

在非洲炮灰沒有死絕之前,歐聯不會屈服於東正聯邦的殘暴專權統治。一定要為歐洲的民主和自由鬥爭到底。

啥,歐洲在非洲統治太殘暴,太黑暗?

這些呀,只要不記錄,封鎖住,就不會影響歐聯的形象。就算少數唱反調的記者悄悄寫了調查實錄,也可以讓主流媒體用數百倍的筆墨,虛構出在大食地區更加可怕的族裔屠殺事件,來模糊那些“二流記實”的真實性。

當下歐聯的報道中,歐洲老爺們高貴的皮鞋踏上這貧瘠的非洲大陸,是在各個非洲失敗國家的城市中‘公正無比’的處理那些貪汙犯,或在解決本土欺壓他人的不法者們(其實是沒收被定為“不法者”的財產)。

就這樣,歐聯把非洲當地舊的合作者給血洗了一遍,鼓動其他大多數勢力靠攏自己統治。

歐聯在當地的造兵工廠開始運作,一批批非洲青年人們為了能買一台十年前技術的平板電腦,開始把自己賣進了兵營中進行人機植入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