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泰晶的控制。

2293年,在世界島另一邊,大食區域也在大勢滔滔進行劇烈變化。

沙隆巴斯半島,紅海和波斯左右包圍的那個地區,神州方面修建的百萬噸級別太陽能海水淡化廠已經成功了。

在沿海地區,幾十平方公裏、上百平方公裏的硬化水泥蒸發池中,上面有玻璃罩子。

這些蒸餾淡化裝置,源源不斷地將水源輸送到了大食地區的內部。當然灌溉農產品,還是由高原區域出口的農業大廈設備來控制水資源利用。

在全球戰爭中,大食地區現在逐漸開始朝著東正聯邦退卻的浬海領土滲透。

這樣的擴張行為,大食地區軍事強人們為了緩解矛盾,不約而同選擇對外戰略。

然而在內部產業戰略上,大食地區選擇了“泰晶”這種自然的無機納米原材料資源,作為經濟的主體。

放眼世界正在進行科技突破,無論是超深層地熱新能源,還是海洋淤泥光照倉的新農業。大食地區都沒法插入這方面的產業競爭。

未來昇陽、歐聯,伊甸亞這些有工業傳統的勢力,如果戰勝了,還能在全球產業升級中分一口湯。至於大食此時就如同十七世紀波蘭看似還有“有戰鬥力的軍事力量”作為籌碼,但是實際上未來連湯都喝不上。

現在選擇一種類似石油的開采礦物,是大食地區各個階層在這個時代多方碰壁後,達成的共識。

資源詛咒!

現代文明的物質基礎來源於現代組織。現代組織為了搞定所有的生產環節,進行的動員、管理、合理報酬分配等社會活動——

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需要數萬個相關部門的共識、亦或是說統一工業精神來維持。

但是如果有這一種資源,只需要十幾個環節的人員組織就能搞定開采、儲存、運輸,進而送入市場換取所有的工業消費品。對於這個地區的居民來說,就無需構建現代組織,即可以享受現代文明。那麽就還有什麽動力來努力形成一個現代國家呢。

大食地區是因為石油資源進入現代化工業社會的,甚至為了保障獨立和生存,連獨立的軍工業都沒有發展出來。

當整個大食地區各界依然是用天真懷舊的思想,來觸碰越來越復雜的工業時代,就像是一個盲人在摸著一棵長得越來越大的參天大樹。

現在泰伯利亞晶礦可以兌換資源,但泰伯利亞晶礦是充滿汙染的。要遏制汙染仍然需要引進外來一整套科學技術。

神州的地煞在觀測到泰伯利亞核心在地下生長的趨勢時候,每年都在給該地區提交數據報告。

而後更是在這裏建立基站,抵近監察提供更精確的數據。確保幾條關鍵的地下水系不被汙染。一些巖層中聚集的液態泰伯利亞氣體的壓力能夠釋放。後續,高原區多家工廠承擔供應了的大量“伯利恒礦產”的核心零部件供應。

盡管帶來泰伯利亞的那個大食的未來人,覺得這是獨門的技術,不想與神州接觸,擔憂東方人影響到了大食地區的復興。

在這些非碳基穿越者們眼中,未來人可以依靠靠機械改造適應泰伯利亞汙染下的環境,

他們帶來資料可以無視泰伯利亞汙染情況下進行機械化發展,確保大食文明在未來優勢。

但是當代的大食人對於這種未來的機械飛升式復興還沒有概念,對肉體改造這種概念的認知為“異端”!

整個大食地區的原教路線,對器官移植和心臟起搏器,還是在七八十年前才開始讓步的。

未來人設想的宏偉戰略,無論結果是多麽的偉大,

但是全球其他族裔死九成,己方死三成的戰略,是當下己方都不願意接受的。

西神州供應的技術鏈條已經逐漸幫助大食掌握泰伯利亞礦產。

在沙漠地區,一個個半球形玻璃倉罩,蓋住了泰伯利亞井口。純化的鐵單質會在電離微波作用下,吸收泰伯利亞在地下巖層中將石灰巖分解出來的有機質油質。

而在這些半埋在沙漠中的水晶蛋一樣的井口下方,是一批批環狀的約束建築,死死地將泰伯利亞那個能進行自然冷聚變的核心給控制在約定範圍內,按照注入的水源進行可控的生長。

而每隔一個小時,則是鉆入泰伯利亞核心抽取納米原液,進行去輻射化,轉接入核電站電能供應,自然生長為無輻射的安全納米顆粒。

這東西的價格是每噸十五萬元。在高能化中可以任意凝結成金屬材料,修補百分之九十五的機械結構,是工業級別的3d打印材料。

在大食地區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條例下,泰伯利亞的產量也是在年年飆升。

大食的統治者在這種貿易下賺得盆滿缽滿。維系了對外軍事擴張的軍事支出,同時也對內發了大量福利,穩定了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