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遠航,遇白光。

在來到意場位面的第五十三年,衛鏗開始調節自己碳基基座後的基因形態,

碳基基座是一百萬年前,衛鏗鎖死的,故在一百萬年後被所有人類超目繼承。

這是“更新叠代”確保人類物種沒有變成星海蟲群的最關鍵穩定法門。而人類作為智慧生命想要長生,就只能原先的自然人階段上,演化堆疊出新的階段,

這些階段看起來非人,但是沒事,你已經走過了自然人的原始百年了。

當下人類自四五十歲後,可以自由的選定數萬種類基因型號,來構建自己集群的工業資產。

由於衛鏗是積累基因體系。

所以,綜合成績中,衛鏗只能進入太空中。

地球這顆古老神聖的星球中,只有嫡傳的優秀者們才能繼續掌握這裏。

需要強調,衛鏗是積累最慢的!不代表衛鏗懶了。因為社會很復雜,認真刨土研究,不代表積累的多。

積累!必須要要考慮時代背景。

如同古工業時代,普通人九九六最認真,不代表財富增長最快,在資本時代,往往是金融交流中心積累財富最快。而在意場這種知識交流時代,那是“領導力”最強的人交流的最快。

在心靈語言的交互新時代,社會的水很深

與衛鏗相同年齡的這一階段的人,新一代的集群中心,也如布袋中的尖錐凸顯出來,當這一代新生代進行自我命名後。珊諄不出任何意外地開始站在了領導位置上。

大家集體確定她是一位王族。近乎一成的人在思維共享中,已經完全接受她的領導力,成為她絕對的內衛。

按照過往的考核記錄,歷代的王族都表現的非常優秀。中人衛鏗也並沒有多反對。她積累的知識量的確要比自己精深。(當然她並沒有實際勞作)

而衛鏗本人,在碳基頻段灌輸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正視自己的差距,也正視了這就是種族時代留下的本質。

種族時代必然是有偏愛的,在潘多拉位面最後階段,衛鏗也承認自己偏愛“統伐區”,“星漢”這兩個在潘多拉場中自己的直系骨血。

只有蟲群才會對初始蠕蟲一視同仁,然後根據加載的基因代碼和物資規模,有著‘親疏遠近”,衛鏗當年潘多拉時代收復全球時候,就是對“統伐區”“星漢”有那麽一丟丟偏好。

商鞅作法自斃,衛老爺對自己的種也認了。

54歲的衛鏗,在確認自己分配到了貧瘠的太空中,也很坦然的面對了,自己不受偏愛的事實。因為這是自己留下來的因果。

在太空中,衛鏗登上了太空站,看著那一個個高能發光體後,自身化為一個高能光束,朝著恒星附近的空間站俯沖過去!

這些高能中繼站,比一百萬年前自己在“金星軌道上”留下的殘骸,技術水平要高數個世代,但部份功能性上是相同。

甚至兩者的差距就如同,出土的萬年前土陶、骨笛。和現代的太空保溫杯,塑膠笛子。

在材料技術,和原子排布,以及功能強度上天差地別。但是目標都是差不多的,便於人類碳基生命從恒星中獲取能量,變更金星火星的星球改造器。

當然材料夠好,也有新的功能,二十一世紀煤氣罐可以作為儲能設備,也可以作為拋射炮彈。

這個漂浮在太空的光團也是星際遠航的設施。

衛鏗本心就是想走的。這是叛逆期到了

二十一世紀,孩子長久的被父母控制選擇上學的學校就想要越遠越好。

衛鏗在進入恒星設施後立刻被灌入大量的恒星知識體系,在這能量聖堂中,來自三千年前老前輩,聽完了衛鏗要遠航的需求後,詢問道:“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也作為能量形態的衛鏗,感覺到空曠太空,沉思片刻後,回答道:“我做好決定了,我的足跡應該抵達星空,哪怕一去不復返”。

恒星中海棲屬的前輩沒有多勸,而是給了衛鏗入學的要求。

進入宇宙恒星,是要學習更高的學科。

在宇宙空間中航行。

必須得用到“鋼珠滑動定理”:鋼珠從弧面向下滑,要比斜面向下滑,往往能更快到達目標。

先達到速度狀態,在越過空間中的時間也就越少。

意場位面宇宙大部分是平滑的,所以需要人造“凹面”,也就是一個“能級較低的真空區域”,地球這樣常態物質在這裏屬於“高能”,物質不遵守牛頓第二定理,直接量子隧穿。

意場位面人類的空間中繼站,作用就是讓宇宙大片真空區域能級為凹面,讓原本是日常是碳基的普通物質、能量,在凹面空間以特殊相態穿梭空間

衛鏗要去別的星體,必須是將自己肉身轉換為“碳基物質波”,在恒星與恒星之間的空間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