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靠近造物大黑洞

離坎星雲後,衛鏗繼續開始類似於“地質測繪”的星際測繪工作,鉆探所有行星內部,通過分析元素來推斷這裏早期星雲成分。

震尋以及兩位監察者總覽星圖視角中:衛鏗的測繪路線是一個大弧線,準確來說,是一個螺旋形,螺旋中央是造物大黑洞。

聯系溯源派對南北造物區域多方勢力強行落腳這些區域,由此可見衛鏗已經圍繞這個目標籌劃很久了。

“湧現”暗能是不下於“時空”的超級暗能,該暗能讓衛鏗生命形式寄托在“負熵”的星海有機分子雲。如此龐大生命,就如同人類困在一個狹小空間,產生想要破出去的欲望。(可參考,人困在電梯裏,打不通電話會徒手拆電梯)

秦曉寒對幽暗位面備注道:他把這裏灌滿了,準備溢出來了。

關於造物大黑洞周圍的位置震尋已經給出詳細空間坐標和靠近時需知,輕速亦也做出了邀請:蓬門為君開。

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罪犯,嗯,軍事偵查人員,事前坑肯定是要踩點的。而且由於獨特“軸”性。(衛鏗,你讓我走正大門,我就走?我偏不,我偏要翻墻。)

造物大黑洞,如同巨獸星雲的黑巖星一樣,具有聖地屬性。外圍勢力是不得進入

黑洞在天區中是難以觀察,但是在整個造物大黑洞周圍有十五個淚滴形態星體,這些非正圓的星球,作為標示物,顯示出了造物大黑洞的引力影響範圍。

衛鏗現在在更外圍進行了調查,且對監察者平台敘述:我先在外面蹭一蹭。

衛鏗在距離造物大黑洞一百五十百光年處湧現而出,瞳孔中倒映一顆大質量巖石質行星,這裏是造物大黑洞一號“淚滴”白矮星天體周圍的行星。

這顆行星原來是一顆氣態大行星,處於一個雙星體系中,隨著幾億年前兩顆恒星中的一顆變成紅巨星時,這顆原本為氣態大行星在劇烈恒星拋射下,本身氣態外殼被剝離,只剩下內核,同軌道也發生了變化從正圓變成橢圓。

紅巨星消散後變成白矮星,這個琉璃外殼星體、被應許星文明發現,

應許星第一代暗能者們,確定這顆星球表面上有足夠氧元素殘留,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生態改造。

那時候不像現在,應許星星海第一代還沒有大量宜居行星,改造這顆星球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由於這顆星球重力是地球的九倍,這裏呢,很多大型器械無法制造,甚至子彈也因為稠密的大氣而射不遠。隨著後期有更好星體可以殖民,於是乎放棄了這裏。

整個星體也因為這唯一缺陷變成了流放罪犯的地方,上面有蒸汽機,但總體屬於冷兵器時代,文明程度處於封建狀態,當然也有元老共和,政治生態相當豐富。一切取決於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力。

在三米高的冷兵器城墻上,衛鏗默然看著這裏的文明,這裏沒有布匹。

這裏大氣壓是地球20倍,纖維極容易被浸散架。高壓流動性環境下,讓纖維紡織物脆弱的和餐廳紙遇到水似的,

所以這裏居民要麽是拴著陶瓷塊狀物遮住要害位置,要麽富人們穿著鎖子甲之類的金屬質地衣服。

整個社會是一個神權社會,期待於飛升。而飛升方式,也就是“暗能修煉”這裏的人將暗能稱之為“天心感應”

衛鏗分體作為商人、農夫、遊俠在這裏調查,仔細記錄了這裏,植物,動物信息,

部分分體混入了神殿的天文觀測台上,調取了這裏數千年的天文記錄。

早在接觸北極造物大黑洞勢力時候,衛鏗就覺得有點怪,因為北極造物區的暗能者們具有東方門派風格。

衛鏗那時的疑惑:“文化起源來自於造物大黑洞嗎?”

而現在在這裏,衛鏗從文化上看到東方痕跡更明顯,尤其是其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獨特的風格,例如衛鏗所在天文台按照意譯:望仙閣。

正如同溯源高階人類,容易得到靈感一樣,黑洞是靠近維度層的地方,這裏文化湧現很特別

在監察者空間中,景谷雨正在整理資料,就如同家裏女人為即將出行的男人打包好衣服。

資料1:黑洞塌陷過程是臨近宇宙大爆炸能級的過程,強子對撞機是模擬宇宙大爆炸的高能粒子對撞,能夠撞擊出各種各樣痕跡非常短暫的其他粒子,

這些在主世界存在極短的奇特物質痕跡,幫助了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們佐證宇宙不對稱性,和其他宇宙出現的可能。即那些在主世界無法存在的量子對撞痕跡,是否可以在隔壁維度上成為常量物質構建成精彩世界?而這樣的世界可否能夠抵達?再者,黑洞吸納的信息是否真的是消失了?

資料2:自然黑洞有一個特點,整個塌陷過程中,只有最後階段是突破維度能級,前面恒星內核坍塌的能量由於過於狂暴,結果就成為黑洞周圍堵塞“混亂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