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儒學,儒道

“轟轟轟”,夏季天空中雷雲在閃爍,在雲彩中跳躍蛟龍的影子,隨著這結丹期的蛟龍獸舞動下,千裏的農田上開始降水滋潤,而在這片天地下,田園中茅草農舍前,百姓們擺上案台跪前,朝著上蒼道謝。

衛鏗仰頭看著雲霧中被儒門敕令行雲布雨的蛟龍,這個靈獸在完成工作後,就返回幾百公裏外的山巒,而那片山巒是朝廷所冊封靈山。

衛鏗:此地的朝廷和修仙者聯系更加密切,能夠束縛靈獸之力治理凡間,嗯,很有可能這裏王朝皇族就是修仙家族。

接下來衛鏗果然打探到,大亮王朝內,儒道兩家。一派無為而治,一派教化為重。

對此衛鏗吐槽:“這幫修煉者,都站在高處,隨手排列凡人,——治理?嗯,大部分時候是(儒修)隨手布棋,任由自己心意!”

衛鏗心裏不屑,但行為上拿著文牒,進入了江源郡最大的書院,玉山書院。

幹一行,先貶一行,是衛鏗這位刁民的性格。

此時,衛鏗身著一身標準書生裝,這氣質嘛,只要不摳鼻,不拉胯,一腳踩在茶幾上。那還是一個儒雅翩翩佳公子。

衛鏗修仙以來,總年月超過了兩個半甲子,凝聚了靈氣源後,身體基本上就保持著十六歲的活力,而元神凝聚後,增加了數千年的精元活力存續時間,總得來看也還是一個少年。

書院並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進的,需要出生就錄入在地方衙門的文牒上,即首先你得是士族。

也就是家中有數百畝良田,並且在當地繁衍了數代。當今朝廷朗朗乾坤下,如此這般是為了防止妖魔混世。

萬年前的妖魔劫難,就是混世妖魔入世,進入朝堂上陷害忠良,腐化人間帝王昏聵,最終導致凡人界大亂,天下傾覆。自此之後朝廷選賢就非常重視家室。

此時衛鏗沒有任何身份,又非常人,面貌如玉,形若妖魔,就必須要搞個身份。

畢竟在雷雲大陸上,那些山君和榆精,在惑人前都是俊男美女形象。

中央共牧,後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

三年後,在玉山書院中,外堂的竹棚下。

課堂上一百來人,捧著道典,坐在案台前朗誦,衛鏗混在其中口動喉不動,(先生靠近的時候還是發一下聲音的)頗有一番濫竽充數的雅致。

當然老學究也瞥了一眼後,並不管,這裏是外堂,都是些過往商賈奉獻資材,讓家中弟子讀書,由於驟然乍富,不算士族,所以讀了書後,也不能參加朝廷科舉。

衛鏗此時手中拿的竹簡上是道典!這是一部類似於論語的著作,主要是談人倫,面對人要謙遜,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窮處,要察覺自己的得意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衛老爺中規中矩來評價,這是一本哲學著作。多讀讀是有好處的。修道過程中,確保心境穩定,戒驕戒躁,自知如何在紅塵中擺正心態,排除不良信息影響,能一口正氣堅守原則——也就是儒修中所謂的浩然正氣。

當然,在道典之外,左邊有一捆竹簡叫做《治學》,衛鏗就不敢恭維了——強調教化,強調理順人心,明天理。

衛大刁民片面的挑刺:這是修士們占據強勢的位置,通過交流,讓弱者實踐自己理念。

衛老爺是仔細的看過人間疾苦的,一捧糧,一吊銅錢,一捆皮毛,一小包藥材,世人苦惱,怎是一本治學就能解決的?這些儒生們自己食氣養精,脫離煙火,非實事求是。

總體來說,儒道治理對凡間百姓“馴、用”策略,要求凡人在困苦中安貧樂道。

就如同面前這個學院外堂的腐儒們:強調儒理,對其他學派貶斥作為下品。

當衛鏗在書院的閑書閣中,翻閱機關術,農學,每每被這些老腐儒逮住時,都是被好一番訓斥。——衛鏗當然不會和這些凡人儒生們計較,對衛鏗來說,他們也是被儒門控制了一生可憐人。

衛鏗:修士自己儒修的是儒學,但是在凡夫俗子中傳的是儒教。

儒學是學術理念:是包容例如孔子曰“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

儒教是傳播教義:是排他的教義,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看通了這一點後,衛鏗在學堂中對竹簡上文字,也就意興闌珊了。之所以還留在這裏,純屬是熬資歷。

對於這片大陸上讀書人來說,文章就是食,所以“彭鏗斟雉,帝何饗?”

三年的學堂,很快結束了,從學堂中結束後,那些身上文牒有地方官畫上了勾,可以加入科舉進行仕途之路,但衛鏗這情況也是可以考的,因為衛鏗又供奉給了書院一筆資產後,在鄉試名單上也就加了衛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