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每一顆星都有希望

在離開造物大黑洞後,衛鏗閃爍到了造物大黑洞一百七十光年外的冰霜星球。這顆冰天雪地的蠻荒星球(20.30章節)叫做天極星。

先前,造物大黑洞中心僅是對此地定期巡查。防止其出現不穩定因素。——衛鏗這個最強溯源者,跑到哪兒,其實那兒就是“不穩定”,這次也不例外,順手在這裏建個根據地。

衛鏗:我過去用了一個詞“造物大黑洞邊緣的環京畿不發達帶”。

現在衛鏗來這裏,第一時間是找自己學生,按照溯源理念,對於“希望工程”的承諾是萬萬不可違背的。

在雪地中的衛鏗站在冰面上,自己曾經在這裏用冰下魚群地圖,換來了水泥大廈小區本土村落的居住權,甚至還得到了一個小單間居住。

當年諸村“求仙名額”而勾心鬥角的場景,也是在預存的記憶中記錄,這些記憶提示著衛鏗這裏“淳樸”的人文。

衛鏗放下了那些不好回憶,領著孩子來到了星球近地軌道上。

衛鏗在星球軌道,南極北極,以及深海都建立了各種空間站。

這些來自各個村落的孩子,衛鏗領著他們穿上各種設施內所需“工作服”,學習駕駛各種機器,以及了解宇宙中,最新“溯源”大革命發展形勢。

衛鏗沒法直接變革“天極星”的土著部落社會制度到達先進狀態,但是給了這些二十歲以下天極星青年們現代化的教育。

未來四十年,一個個軌道艙會不斷的接引整個天極星的青少年。

等他們掌握了衛鏗給他們的星球觀測,能源開采系統後,就可以替代天極星舊的“族長”“宗族”舊社會習慣。

這個過程中,不會有外星溯源派抵達。因為衛鏗知道“國際指導”的弊端,外來先進經驗會壓制本土的探索時間。

衛鏗只是告訴他們:等他們點亮了自己的恒星,未來“溯源”派系力量會來這裏建設。——哦,有時候更是會不客氣說道:“不要想著逃出自己家鄉。出籠子得腳踏實地。”

衛鏗:“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在貧瘠的生活中,也會有著各種小心思,嗯,當年,我也會為網購的一兩塊錢的差價而斤斤計較,開始為國產貨質量嘰嘰歪歪,人嘛,總是趨利的。”

二十歲以上的人,衛鏗同樣是留了一條路

當各個村落都已習慣於從自己村口落下的軌道飛船時,不少曾經追逐魚群的漢子們,開始放下魚叉,拿起了電動水下布網機,同時也拿起了操作手冊。

村落的的鋼筋混凝土筒子樓已經成為舊時代,周圍頭頂是風能、太陽能的新樓房沿著地鐵線分布更廣闊的冰原上。

在其中,少數人開始擡頭注視天空,被苦寒之地生活封存了的好奇心,凝望著天空。

衛鏗回歸到天極星球第十五年後,進行了一次“溯源考核”,這次考核中鑒於該星球人所在環境,所以“生存潛力激發項目”是在水下運動和極寒冰原上方向辨識前進上。

【注:“溯源”的生死解鎖不是亂考,核心在於生存意志。】

現在溯源派根據大量統計得出的科學體系:只有長久平穩生存的環境出現危機,生存意志才會高概率閃現,而若是把人投入到前所未有的環境中,生存意志是找不到可以釋放的現實。

“垂死掙紮”是溯源被考核者必然要經歷的狀態,而作為設計“溯源”考核的考官,則是要盡最大可能讓“垂死掙紮”成功率可以提高。

在極寒地區中,肌肉效率,體溫如何盡可能保存,在考核之前衛鏗都教了相關知識,例如生理學上肌肉承受多長時間耐力會充血僵硬拉傷,如何在力學角度上調節“爆發”“耐力”上的不同運力技巧。

所以這些天極星的考核者,在這個自己出生後就接觸的冰天雪地環境中,能否將自己所學的一切用在應付危機上?可以找到的方法數量有多少,如何綜合這些方法,最終達成“生存目標”?這些都是鑒證“自我意志”的時刻。

溯源派在這些人訓練營的廣播:通過了自己所在星球上可能的生存考驗,才有資格進入危機更多的太空。如果讓毫無準備的人進入宇宙,那無外乎僅僅是想要利用“灌裝者”現有價值。

天極星23年,第一批溯源的青年完成了考核,他們將預備進入太空。

在溯源派的太空飛船前,衛鏗對著這些長得高高壯壯的“孩子們”說道:“有去,就有歸,未來你們還要回來建設的,無論外面世界多麽精彩。能屬於你們的空間很少,但這裏是可以的。”

這些座艙內天機星本土兵員們默然點了點頭。

當然衛鏗知曉,未來數十年後,隨著見識到外面過於精彩的世界,他們能堅持回“村”的可能並不多。見識過外面大世界,心有大天地,可能看不上這渺小家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