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鎮壓和抵抗

當衛鏗和震尋,談論接下籠住史詩洪流的“大壩”施工項目時候。

在隔壁的星海議會上,缺失了輕速亦這個正中心,整個太空城市內部人造太陽中心上,各方代表正在召開一場實質上只是“會盟”,但卻表現的像一場審判的會議。

想要發揮星海政治協商效應的星海議會中,主辦方邀請幾乎視界內所有超過二十萬星門以上的星海勢力代表,投影在在了中心,相互面對面的進行了幕後政治。

這些代表們,有的代表著久藍星這樣超級勢力,這些勢力可以量產制造上千公裏長的行星躍遷巨艦,

同時參會的也有那些只有一兩萬,十幾萬星門,的中小型勢力。

事實上這些中小型勢力,才是現在告狀告的最狠的,他們科技不足,依托於生物醫療技術,技術路線單一,文化也是單一。並且在星海中非常封閉,依托一個七級暗能最高存在為核心,建立文明,走的是星海神權體系。

這麽說吧,在這個有星際戰艦的時代,星際中各方行星宗主還是“封建”體制。

星海中這些“領主”們,依靠生物技術提拔四級下位暗能者,作為星海騎士團,控制大片星球。但由於科技的落後,面對溯源的浪潮是非常脆弱的。(類似於二十一世紀,最高軍事科技是超高音速導彈,航母,以及信息化四代坦克,但大部分諸如波斯,南歐等小國家的武備是沒這麽高端的。)

隨著溯源派暗能冶煉工業的日益加載。在對付這些“小勢力”時,是不落下風。

已經頗有一番潘多拉位面人皇走後,人族對弱等蟲群的架勢,依靠優秀的信息化已經在各個星區域的把他們打的潰不成群!

在生產力上,溯源派內通過元素萃取,將重核元素淬出星核,不少老年超新星也從紅色開始轉為藍色。

在這些中小勢力中,四級暗能者培養率是十萬分之一。

即一個幾千萬人的鴿子籠一樣的巢都城市中,或多或少會誕生幾百個這樣的星際力量。

而溯源派的乙等文明星球的情況為例,第一階覺醒。需要該星球的管理者,對居民投入足夠資源,確保該居民自出生以來至六十歲之前,有穩定發育成長環境,接受知識,開拓宇宙視野。這樣可以讓該地區居民在溯源考核中的蛻變是1.9%到0.3%。

衛鏗:在文明發展中遇到問題,能用資源砸出教育解決,那就不是問題,大部分落後勢力那是將掌握的資源浪費在了無用領域。例如慈溪老娘們修園子。

溯源派在兵源培養上,甩了這個幽暗宇宙位面幾個世代(衛鏗也希望自己在這裏驗證的培養模式,相對於主世界的培養模式有更大余量)。

溯源就是強調“主觀能動性”,現階段醫療科技已經能在碳基軀體上注入高能納米生命顆粒,確保主觀能動性誕生後,不會因為精力衰竭等要素,在碳基軀體的所有神經微結構中“斷薪”。

所以,溯源絕不是“莽命”這一個詞那麽簡單。

星海各大根據地上,溯源越來越高的晉級概率,背後是越來越優秀“碳基軀體發育科學”(性命雙修)

溯源派“常規培養”的普通人身軀,在一次次再生發育後,總能比其他意識載體更能迸發更多“主觀能動性”。

對於幽暗位面各個勢力來說,一個前所未有的情況出現了,

整個星海那些被認為下層的區域,出現了有科技,有組織,同時有了改變世界意願的力量。

言鳴這樣的地球穿越者們則是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麽。因為地球歷史上不乏出現多次這樣的潮流。

原本掌握世界話語權的權力階層,面對蕓蕓眾生中突然信心十足的桀驁不馴,無一例外,先是不習慣,然後是憤怒,最後是恐懼顫抖。

言鳴在確定衛鏗前輩徹底放手的時候,則是興奮說到:吾輩將在此大展拳腳

溯源歷125年,應許星雙子大黑洞中星河聯盟剛成立數年,大大小小勢力已經把狀都告過來了。

星海議會,參會的三百四十五個大小勢力達成共識:已經明確確定溯源派系就是“公敵”。

應許星的高階會議上,所有到場的行星宗主“都舉手表示自己來了”,一致通過要壓制“溯源”之患。

可是這個議題通過後,問題在於“如何執行”,

這是數千年以來極為尷尬的事情。按照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中小勢力代表的話來說:面對溯源這個“瘋狂”中走向滅亡的勢力,只要各方派出了一只艦隊,預備執行清剿即可。

事實上,應許星人恒星驗算系統在推演戰爭中,認為目前開戰的勝率是九一開,他們是九。——只是塔西啟舵這個變數是否真的能信守承諾“不在七級暗能之戰中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