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工業,機械,位面殖民

嘉靖41年末,從閩邊到大員島之間的常備航線開通了。一千五百噸的鐵肋木殼船在同安縣起航,抵達雞籠港口,該船被命名為“諸葛直”號。

諸葛直號采用蒸汽螺旋槳動力。這一艘船在動力體系上已經碾壓了同時代海上霸主。

這龍骨可是來自二十一世紀那邊傳送的鋼材,而螺旋槳的封裝體系也都是二十世紀工藝。——當然這些現代工業造物在這個時代運用時候都會登記造冊,二十年後按照名冊依次徹底銷毀,不留一點痕跡。

該船體已經取消了風帆時代兩側重炮,而采用的是船首裝載一門可旋轉的膛線炮。

船尾和兩側維持一台發條結構的加特林機槍(手搖速度過快容易卡殼)。

風帆戰艦兩側的海軍炮,平均一門炮八百公斤,帶上炮彈和戰鬥人員足足一噸重。

裝載幾十門炮,兩百多噸位就占用了,而且這重量還是在吃水線以上,為了保持重心穩定,底盤還得裝壓艙石,這樣風帆戰列艦七八百噸的重量就耗的差不多了。

諸葛直號的巡航航速是十八節,而現在風帆戰列艦航速是十節。所以哪怕是只有一門炮,航速上的優勢不可能給傳統戰列艦橫過來開火的機會。

而且采用的海軍炮彈。是車床精雕細琢加工出來的黃銅彈。

這已經不是“幾磅炮”來描述了,而是用口徑來描述。該火炮口徑八十毫米,彈丸三十五千克,采用後膛裝彈模式,采用“螺紋炮閘”,每分鐘射速三發。

這是甲午速射炮的水平,雖然只有一門。嗯,這一門,就是正義!

可是在冥冥中“因果體系”限制下,這樣一艘船是不可以參與此時東亞沿海的海戰的,就如同未來人開的UFO來到了二戰空中戰場,只能維系觀察而不能開火。

諸葛直是商船,海峽航班中一次性運輸三百多人的商船。

只不過某人的“余量”要求配一門炮,船長大副二十多個人保持配槍。

這艘破浪大船開始每天兩班倒,一周四次航班的,對海峽對岸運人。

在雞籠港口下船的人,在口哨聲中快速集合,隊長三令五申強調紀律,第一:穿越草叢綁腿要打好,否則蛇鼠蟲蟻咬生瘡,是能截肢的。第二:嚴禁喝生水,病從口入,瘴氣藏於水中……

下船後一排排人開始重復這些注意事項順口溜後,背著包三三兩兩,按照每個一百米插著小旗的路,向前前進。

每一個小旗上面有著六位數編碼,在路上巡邏的民兵在發現情況。可以準確派人回報出事路段。

移民組領隊們則是按照地圖,帶人去標好的墾拓營地住宿,

眼下這片名叫做雞籠港區域,附近分布著六十個木頭柵欄化的墾拓營地

時空勢力現在在大明朝是不缺農業勞動人力的。

閩南地向來耕地稀缺,這大半年來,一批批壯年,聽到浯島開始有糧吃,都來投奔。

時空穿越者在浯島方面辦事處與當地牙人們談好的交易價格是“帶來一個人給一兩銀子。不能有傷殘,如果是有孩子老人的完整家庭,可以在此基礎上按照青壯年價格來。”

衛鏗:“凡是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於是乎,在人性貪婪下,那些沒資格跑海的商民,是一整村一整村的跑到固定地點把人帶到,人財兩清。

開拓團在領到這些民眾後,原地先造飯,給這幫討生活的人先吃上一頓,回一下神,然後進入公共澡堂沐浴。

五個小時後,讓每人在招待所的公廁排一次糞,全身裹上消毒水,老人男女,分開。孩子老人分開上船。(注:這種用餐後,等五個小時再上船,這是先前船上多次清理暈船嘔吐物後得到的經驗。)

這其中不乏混入了一些神色鬼祟的人。

這些家夥上船時候觀察這艘大船,而下船後又是相互交頭接耳。

當然他們這種交頭接耳,是違反了紀律的,那些前一波移民選拔出來的管事現在戴著“管理”紅袖章是十分神氣,見到這些無視自己官威的新移民,毫不猶豫的用棒子招呼。

隨後這些學會識字的記錄員也都把這些人的名單給記錄在案。

在墾拓會中只要學會兩百個字,知道用算籌運算,那麽每個月加一百文薪水。

組織嚴密,對這種封建體系低端滲透有著強大抗性

現在來到這個時空一千多名穿越者們都是男性,在大明這個年代,屬於要體魄有體魄,要能力有能力的“豪傑”。

時空穿越者組成集團,每天對周圍土著下達命令,傳輸知識,灌輸的信息量,遠超過這個時代任何團隊。

所以衛鏗即使是知曉各方勢力悄悄潛入,也毫不擔心,衛鏗:“只要到了我的地盤,別說你行為能不能自由,思想能不能自由都由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