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初始之毫厘,最終差千裏

太空中,衛鏗(天人)看著下方新生代們勢如破竹挺近。微微點頭。同時對太陽點了點頭。(在位面上的其他穿越者,沒人知道衛鏗常常對太陽自言自語的意思。而白靈鹿則是明白,這代表著余量。)

如此交戰結果,符合衛鏗對“人類基座路線”的預判。但仍然是要與這裏同志們,做一個戰略總結。

太空中,地月系造艦基地中,衛鏗對同樣是淩空的末亞的天人體突然說道:“同樣是碳基通訊,我們和蟲群在很多方面的技術體系是類似的,但每一方面,都在初始理念的差異下,最發展成了失之毫厘差以千裏。”

末亞:“嗯,似乎蟲群的信息效率比我們還高一點”

蓋亞意識不斷修正的蟲群通訊,在某些指標上不比心靈語言差。只是路線出現了錯誤。

交流和命令差別,交流是留了余量,命令是不留余量

衛鏗:在相同物理規則下,心靈語言和蟲群心靈控制沒有硬核技術上差別。惟一差別就是對個體的態度。

理論上,只要渺小個體一直是和一個強大信息輸出體對接,個體很難不被徹底影響!(二十一世紀網絡就是這樣,大流量自媒體則是很容易的輕松帶普通人節奏。)

蟲群在設計心靈傳輸的時候,是盡善盡美的將“信息完美”描述出來,作為子蟲群個體,在這種來自上方的信息輸出下,哪怕少許有自我意識,也會進入信息繭房中。

心靈語言雖然也能做到這樣,但是除了對客觀物理要素進行詳細描述,在很多“分析領域”留下“如果”“但是”類似於說話說了一半。——這種表達的余量,是衛鏗設計心靈語言時,刻意為之!

眼下天人作為信息中樞對下方分體進行信息表達的時候,並沒有絕對完美的描述預想情況,而是留下了“不確定”,這就相當於將相當一部分人“思考的主導權”轉給地面的人類個體。

這就使得了,此時對接天人交流體系的人類,仍然有保持主觀能動性!

母巢分析速度其實和“法相天地”的分析速度,在物理層面上沒有差異。

差異就在於母巢是“一超多弱”的模式,其中心超級思維表達太多,壓制了其他更靠近感知的末端體應對危機的能力。

這就是“蓋亞路線”不如“人類基座”的一個要素。

即:在蓋亞意識鏈接下,比主體弱小的分體是沒有可能的。蓋亞意識沒有保護末端(實踐個體)的可能性!

基層有思考能力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在眼下一個個大廈的攻堅戰中。

龍衛兵們基層五分鐘之內的戰術活動,蟲群主腦反射弧還沒有回傳回來,小股戰鬥就已經勝負已分了。

蟲群主腦就如同一個“手殘”的玩家,眼睜睜看著自己部隊是怎麽菜雞被滅的。

雙方都作為集群,通訊體系都在同樣物理基礎上,雙方的思路差異,決定了演化差距。

蓋亞意識下達的命令都是完美的單向的,不會留給個體多余思考余地。

而人類基座,由於“個體壽命有限”,隨著下位個體不斷向上競自由,思維體系閃爍是成長的。

永生的水母,最終敗在了傳承有序“壽定種”上

從4月20日08:00,到26日08:00,六日內,人理聯盟兵團如同疾風掃落葉一樣,平推了南洋千島上的所有蟲群。

在殘存的幾十個狹小到只有幾公裏的包圍圈內,蟲群殘余們,越來越有了“交流”能力。因為在戰爭打擊下,蟲群的舊心被摧毀了,現在的都是投降蟲群人類開始上位。

這些原本被蟲母精神力烙印控制住精英人類,現在反客為主代表蟲群,與人理聯盟做最後較量。

當然這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

褐紅色的蟲群母巢,迎來了最後攻堅戰,三百噸的攻堅機甲踏著震撼大地的步伐沖向了蟲群主基地,這個強大機械劍聖揚起伽馬粒子震蕩刃,用最樸實無華的暗紅色能量流,掃蕩著蟲群母巢的近衛力量。

蟲群母巢此時失去了空軍和大型單位,此時最後瘋狂的蟲群海洋,面對這樣專門用來攻堅的戰鬥兵器,只能化為能量劍氣下的血肉泥漿。

最終,那個半埋在地下一千米的母巢如同被刨土豆一樣出土了。

剖開母巢,機械臂找到了被蟲群腐化,自以為繼承了蟲潮的人類如同“黑頭嵌入在毛孔”一樣嵌入在蟲群核心內。當三十米機械鍬一下撬開了蟲群母巢幾丁質外殼,然後插入鉆管朝著蟲群核心鉆過去,終於將長條化的他們拔了出來。

人理聯盟戰士將這些頑固派收容到殖裝艙。

但對於那些在蟲群母巢之外抓捕的,腐化個體,即使反復用高音喇叭告訴他們匍匐蹲下可以活命,也無濟於事。